新冠疫苗三期试验风险有多大?疫苗专家这样解释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由英国阿斯利康制药公司和牛津大学合作开发的新冠疫苗近日因为一名参与者意外发病,被迫叫停正在进行的三期临床试验。尽管美国CNBC新闻网12日称,目前这款疫苗接受快速评估后已重获英国官方批准,允许继续试验,但此事让关注疫苗进展的人们仍然担忧,接种试验中的三期疫苗到底有多大风险?

一位匿名疫苗专家13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从科学角度讲,疫苗的作用原理就是利用人体千百年来的免疫机制。通常不良反应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活疫苗的减毒病原体可能会引发严重感染,比如针对脊髓灰质炎的口服糖丸有二十五万分之一的概率导致残疾;另一类是过敏,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等。英国疫苗就属于后者,参与者的病因不明确,容易让疫苗背黑锅。武汉大学医学部病毒研究所杨占秋教授13日也表示,疫苗三期试验的不良反应通常表现为发热、腹泻、呕吐、注射部位红肿等。英国疫苗接种者发病与疫苗是否有直接关系还不清楚。不过英国官方批准重启试验,至少说明之前症状跟疫苗关系不大。

美国《华尔街日报》则借机炒作“中国给数万人注射了试验阶段的新冠疫苗”,并吹嘘西方药企“有操守”,强调说9家西方药企已经签署联合声明,承诺不会在完成临床试验前就去让政府批准将试验阶段的疫苗用于“大规模注射”。事实上,该报玩了一个“偷换概念”的把戏,将中国药企给企业内部人员和因为工作需要不得不注射试验阶段疫苗的国企员工和记者等,说成是搞“大规模公众注射”。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疫苗专家表示,中国颁布的疫苗管理法规定,疫苗只要获得许可,在特定情况下可以紧急上市或者大规模应急使用。所有接种疫苗的人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属于应急使用。

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表示,假如再次出现武汉疫情那样的严重状况,相关地区就应该对民众进行大规模的疫苗接种,但在当前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现有的疫苗还没有到普通人大规模接种的阶段。他还建议,疫苗接种应该分层进行。如需要前往疫情高风险的海外地区工作的人群,从事与疫情相关的医务防疫工作人员等特殊人群,应该建议第一波接种;然后是从事餐饮、安保、清洁等保障社会基本运转的人员,政府公务员等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以及学校等人员密集区域的工作人员,可视情形分阶段接种。(张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