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奏响“协奏曲”:大力推动协调发展,提升城市能级

汕头全力提升城市景观品质,打造“一湾两岸”。杨立轩 摄

9月18日,汕头市南澳县与深圳市航运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掘南澳海岛旅游资源,合作发展海上休闲旅游运动。这是深圳和汕头全面开启深度协作后,两地敲定的首单合作项目。

站在经济特区建立40年的新起点上,两个特区的“协奏曲”格外引人关注。

汕头,曾经的海边渔村,因改革开放而发生巨变。发展过程也伴随着问题:产业层次不高、区域发展和城乡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等情况,束缚了汕头前行的步伐。

如何对标先进、奏好自身发展“协奏曲”,对汕头而言,显得尤为迫切。

近年来,汕头抓住“一核一带一区”建设新机遇,以“创文+迎亚青”为抓手,奋力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短板,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发展能级,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城市“面子”“里子”焕然一新。

“面子”“里子”

展现城市文明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95%以上、整治中的练江“鱼翔浅底、水清岸绿”景观逐步重现、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步入快车道……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筹办第三届亚青会的双机遇、双动力之下,汕头城市形象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大提升。

9月8日,汕头宣布先行启动海滨路东延二期部分路段建设,一年后,这里将成为连接第三届亚青会主场馆和其他场馆设施的重要交通廊道。

去年以来,汕头全力提升城市景观品质,打造“一湾两岸”卓越片区,推进亚青会涉及的道路、赛区、重点片区改造提升,推动城市面貌脱胎换骨。

除道路景观项目外,一批大手笔、高规格的公园、绿地建设项目也正加紧推进,完工后将大大提升汕头的城市魅力和青春活力,也给市民游客打造更多的休闲空间。

城市建设的绣花功夫,还体现在一块“砖”上。今年7月至今,汕头市政部门对全市的破损人行道进行零星修复,理顺部分路段设置不规范的盲道,重新改造个别步道坡道口,修复面积仅市中心部分就达近2万平方米。

从“面子”到“里子”,见证着汕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共进。

在汕头大街小巷,无数身穿绿马甲的志愿者每天在人群穿梭,构筑起街头最美风景。他们手执红旗,引导路人通行,与一旁指挥道路交通秩序的交警,共同守护着城市的交通安全。

在汕头创文的这些年,志愿者的身影随处可见。在公园广场,志愿者走街串巷给群众发去一份份问卷传单;在旧城社区,志愿者为贫困老人送去米面粮油;在人行步道,志愿者当起“搬搬侠”让共享单车归位;在学校门口,志愿者当起接送员时刻守护着校门安全……

大平台大布局

加速产业蝶变

当前,汕头以海上风电产业为先导,突出陆海统筹、港产联动,推动综合保税区与广澳港区实现区港联动,加快培育港口物流、高端装备制造、冷链物流等大产业,做大做强现代临港产业集群。

“继续延伸产业链条,扩大生产规模,吸引国内外优质风电产业企业落户,打造全产业链的风电产业园。”上海电气风电广东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全景表示。

新时代孕育新机遇。在周密布局下,汕头重大平台建设已呈现多点开花、全面发力的喜人局面,逐渐拓展出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华侨试验区落细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项目将落户;汕头国家高新区正加快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5G产业平台基础设施建设;潮南印染中心、潮阳印染中心加快企业入园生产,练江滨海生态发展示范区正谋划建设……

发展潜力的不断释放,加速汕头各区域产业和城乡的蝶变。

各类市场主体3000多家、各类文胸年产3亿多件、内衣等家居服年产2亿多件、内裤1.5亿多件……这是“全国针织内衣名镇”汕头市潮阳区谷饶镇针织内衣产业的一组数据。

40年来,玩具、针织内衣等特色产业成就了汕头镇域经济,但目前只有莲下、陈店、谷饶、东里4个镇进入全国千强镇行列。

今年以来,汕头把做大做强镇域经济作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一大抓手,推出简政放权、放权强镇系列举措,让镇街活起来、强起来。

“放权强镇有利于改变乡镇政府权责不对称局面,能更大地发挥中心镇、特大镇的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谷饶镇党委书记杨桂青表示。

新业态活了老手艺

富了“新农人”

葡萄熟了!“潮乡葡萄沟”的名气越传越大,让汕头潮南区陇田镇东华村委会主任翁木宏兴奋不已。

20多年前,村民们就种过葡萄,然而因缺乏种植、管护技术,种出来的葡萄基本没销路。去年,村里专门从广西请来1名技术员和4名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还在葡萄架下装上太阳能音乐盒。这一精心打造的农业新品牌,成了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景点。

潮汕农业,素有“种田如绣花”的好口碑。如今,传承“老手艺”的新农人,在汕头很吃香。

“农民不只是一个群体,还是一份职业。”不久前的杨梅成熟季,陈燕鹏在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的果园里直播卖货,打造当地农产品电商交易、宣传平台。

产业振兴,正是陈燕鹏看中的新机遇。近期,汕头在全省率先制订出台《关于大力发展产业扶贫的指导意见》,推动各区(县)依托本地资源和产业基础,积极调整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累计实施产业项目9.6万个。

一技之长,让农民们在致富路上有了奔头。

“经过名师指点,手艺跟以前比,不一样了。”去年,林宏州一家作为精准扶贫对象,在汕头潮阳区海门镇湖边村参加了“粤菜师傅”工程乡村实训基地的潮菜技能免费培训。

去年以来,根据贫困户的个人意愿,汕头有针对性地分类实施“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农村电商”等符合贫困人口需求的就业技能提升培训项目。据统计,目前全市已累计培训贫困劳动力33473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率达96.6%。

在汕头,粤菜师傅、农村电商、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新门路,正促成城乡进一步融合,激发乡村振兴的动力和活力。

链接

全力实施“一二三五九”工程

汕头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随着缆绳徐徐下降,2100吨钢铁庞然大物缓缓向水面下放——日前,汕头市牛田洋快速通道迎来关键节点,项目控制性工程牛田洋特大桥北主塔墩围堰拼装完成有序下放。

“目前,牛田洋特大桥水上桩基已完成60%;北主塔墩计划在11月底完成承台浇筑,年底前完成塔座施工。”中铁大桥局牛田洋快速通道项目经理吴小俊告诉记者,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提升汕头西部片区交通能力,并与汕昆、汕湛、沈海等高速公路形成中心城区的快速外环。

目前,汕头境内高速公路已通车4条、正在建2条、新规划3条,将与市域内九条快速干线相互串联、成环成网,形成“外联内通”的快速便捷交通网络,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打好坚实基础。

而随着时速350公里的汕汕铁路的加快建设,汕头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时空距离将进一步缩短。据介绍,目前汕汕铁路汕头湾海底隧道已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汕头高铁站也正在升级改造为集高铁、普铁、城际铁路、城轨等多种方式于一体的综合性交通枢纽,计划与汕汕铁路同步建成投入使用。

“粤东城际铁路、广澳港铁路也计划今年内启动建设。”汕头市发改局重点项目科相关负责人透露。当前,汕头正全力实施“一二三五九”工程,即推进一个枢纽、两个站场、三条铁路、五条高速、九条干线工程,推动形成融入珠三角、贯通沿海经济带、连接北部生态发展区的快速便捷交通网络,力促东翼协调发展。

建设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汕头的底气越来越足。

南方日报记者 辛均庆 黄嘉锋

统筹:胡良光 廖奕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