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广东省出版进出口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
◎本文责编/刘龙飞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至今已经超过9个月,严重冲击世界经济。保护主义借机抬头,导致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世界经济急剧下滑,国际贸易人员和物资流动受限、通路受限;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衔接不畅;复工难、运输难、接单难、履约难;外贸企业正遭遇供应链挤压和市场需求萎缩双重冲击,给广东外贸企业经营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广东外贸企业仍处于艰难的攻坚期
今年1—8月,我国进出口总额20.0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6%。其中,出口11.05万亿元,增长0.8%;进口9万亿元,下降2.3%。从国际比较看,我国进出口表现也好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平均水平。今年1—8月,广东外贸进出口总额为4.39万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下同)相比下降3.2%,占同期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21.9%。值得注意的是,8月,广东外贸进出口总值6532.5亿元,增长3.5%,已连续3个月实现正增长;其中,出口4195.3亿元,增长7.8%;进口2337.2亿元,下降3.4%。上半年,广东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出口交货值降幅比一季度收窄6.5个百分点;其中,6月当月出口交货值由5月下降6.7%转为增长5.5%。
由此可知,疫情发生后,迅速波及需求侧,表现为外部需求下降、生产订单不稳、客户信心不足。随着我国较其他国家和地区迅速控制住疫情蔓延并率先复工复产,6月、7月和8月广东外贸连续三个月实现进出口双增长,外贸企业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当前的主要问题已经从年初统筹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建设转为需求侧的恢复慢于供给侧,国际市场恢复慢于国内市场,企业产能利用率低于复工率,广东外贸企业仍处于艰难的攻坚期。
在宏观层面,为全面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7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扩大开放稳外贸稳外资,针对企业订单减少、为外贸企业融资提供增信支持、带动外贸企业出口等问题给出明确意见;8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的意见》,对于如何保障出运前订单被取消的风险、信用保险和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如何进行风险分担、外贸新业态如何带动中小微外贸企业出口,以及外资企业可以享受哪些具体的纾困资金支持等做出细致具体的规定,并将上述事项落实为政策性文件,为切实推动相关问题解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广东及时出台复工复产20条、稳外贸“税务8条”和“金融暖企18条”等一系列政策,加大对外贸的金融、保险、财税等支持力度。广东省税务局制定了《广东省电子税务局出口退税网上申报操作手册》,内容涵盖外部数据采集、数据录入、生成申报数据、数据申报、数据反馈、数据查询等出口退税申报过程,让退税企业一册在手、申报无忧。广东银保监局推动出台了多项政策,尤其是加强与财税、商务、海关等部门的联动,引导银行业积极推出“贸融易”“跨境贷”“出口通”等创新产品支持外贸企业。海关积极落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促进稳外贸工作,出台保障疫情防控物资零延时通关、简化通关环节、应对疫情影响促进外贸稳增长、支持中欧班列和综合保税区发展等政策;推行退(免)税便利化,降低港口检验检疫等环节收费,减轻企业负担,全力支持外贸企业复工复产和外贸稳增长。同时,随着消费逐步升级、人口红利特点显现、外贸各项政策落地落实,特别是扩大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法律服务机构搭建涉外法律咨询和贸易救济需求服务平台等,为企业降低出口风险,为外贸企业经营营造了宽松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需求侧的逆境中寻找突破口
作为微观层面的经营主体和载体,广东外贸企业应如何应对?笔者认为,首要之急是应该研判大势,要对2020年下半年乃至明年的外贸企业经营的严峻形势保持清醒认识。受疫情蔓延形势不确定的影响,外需下滑问题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有效缓解;受部分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影响,外贸产业链、供应链发展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甚至会受到一定阻碍,订单转移问题不容忽视。
同时,要充分研究和用足用好政府各项相关政策和所采取的进一步稳外贸政策措施,包括完善财税政策、支持外贸融资、加大信用保险支持、加快发展新业态、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等措施,利用政府扩大市场准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时机,在需求侧的逆境中寻找突破口。
首先,广东外贸企业应围绕疫情暴露出的问题,研究今后一段时间的战略方向,形成中长期解决方案,充分利用政策进行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实现外贸企业的稳定增长,全面、系统地推进企业内部改革。
需要强调的是,广东外贸企业在疫情期间不仅要关注和研究国家相关政策,而且要充分利用国家支持外贸的相关政策和资源,借力打力。例如国家层面已经在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新认定65家国家级基地;也已在加强海外营销渠道建设,认定首批6家国家级国际营销服务公共平台;还在拓展广交会、服贸会等境内综合性展会功能,近期,在33个国家和地区举办42场非商业性境外品牌展会;广东则扩大南非、阿联酋等海外展示展销中心,培育若干全球保税维修基地,为外贸企业抢占数字产品和服务出口先机,迅速通过转产、转销等方式应对外贸新形势,实现出口市场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其次,广东外贸企业要大力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开拓市场,以产业链思维推动可持续性的稳定经营,分析所在行业和产业的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抓牢产业产品链条上重点客户和关键环节,巩固和提高外贸企业价值链地位,提升广东外贸企业竞争力。同时,加快培育市场采购贸易等外贸新业态经营模式,通过市场集聚、归类报关、出口免税等方式,为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开辟一条新路,不断激发市场新需求、新动能、新活力。
近一年来,国家已新设24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企业的海外仓已超过1000个,成为外贸企业海外营销重要节点和外贸新型基础设施;并为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零售出口企业量身定制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增值税“无票免税”政策等,不断优化市场采购贸易政策措施,为外贸企业开展新业态、新模式提供了便利和条件。
再次,继续统筹好疫情防控和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加强在产业链上的国际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国内市场率先恢复发展优势,利用“时间差”和“时机差”,提升外贸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附加值,提升国际买家对外贸企业的信赖,形成立足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良好局面。不仅如此,外贸企业要以科技、制度、模式和业态创新为内在动力,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乘着“双区驱动”的东风,将此次疫情的“危”转为“机”,着力推动外贸企业稳中提质,加大自主创新驱动力度,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在挑战中抢抓新机遇,在国际市场上寻找更多商机。
广东外贸企业除了要用好用足政策、加大产业链研发、注重自身价值外,仍需紧密拥抱互联网趋势。疫情影响下,线下接单渠道受限,线上营销变得至关重要。外贸企业要主动改变,大力开展网络营销,加大自有营销渠道建设,构建与企业形象相匹配的官网,尝试B2B平台之外的渠道,增加海外目标市场的社交媒体曝光率、粉丝量、转化率和影响力。
还要积极导入小批量多批次的化整为零经营模式。传统外贸,或者说传统大宗、大批量、大客户的经营模式,与当前兴起的跨境电商等差异很大。传统大宗、大批量、大客户模式更容易受到国际贸易争端的影响,特别是在疫情影响下,人员聚集的商超等传统的大宗、大批量、大客户采购量必然下降;而直接链接消费终端的电商模式则具备无需外出、购物便捷的特性,符合疫情防控要求,成为疫情中逆势上升的消费渠道。外贸企业要思考和实施外贸新模式的可行性,即大客户小客户、大订单小订单相结合,甚至下沉至终端消费者,导入小批量多批次模式。
最后,当今时代,技术、知识更迭日新月异,传统外贸知识和经验未能应对时刻变化的现实经营,人才是最硬核的竞争力。外贸企业管理者更要树立“事业未进、人才先行”的观念,把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放在企业经营的最优先工作安排,启用具备互联网思维、拥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选聘合适的人才团队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综上所述,尽管遭受疫情影响,但广东外贸企业得益于“世界工厂”配套齐全,完善发达的供应链、产业链,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制度红利和宽松良好的外部营商环境,疫情对广东外贸企业的影响是暂时性和阶段性的。只要用好用足政策和市场两种资源,统筹和激活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打通和利用线上、线下两个渠道,不断提升外贸创新意识、开拓新市场能力、应对危机能力,广东外贸企业就能顺利跨越此次危机,就更具韧性,就能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