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国际化怎么走?专家大咖提出了这些建议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药治疗疾病有疗效,但由于缺乏循证医学的验证,中医药国际化道路任重道远。11月3日,在2020粤港澳院士峰会的湾区科技对话上,中医药如何走出国门成为大咖热议的话题。

中医药在抗疫中大显身手。在早期没有特效药、没有疫苗的情况下,中医药专家总结中医药治疗病毒性传染病的规律和经验,深入发掘古代经典名方,结合临床实践,筛选出的有效方剂“三药三方”,极大地降低了病亡率,降低了疫情的危害程度。

“三药三方”发挥作用的原理是什么?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良团队曾开展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循证医学临床研究,阐释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作用特点和分子机理,证实了中药是通过抑制新冠病毒复制和减轻炎症细胞因子风暴而发挥治疗作用的原理,这对中医药国际化有重要意义。

“过去中医很少进入传染病研究领域,但这一次证明,在多个阶段,中医药都能发挥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药学院名誉院长姚新生评价。

60多年来,姚新生一直在中药与天然药物的王国里探索和追寻,关注中药学的科学研究与海外传播。在他看来,中药学真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与中药学的属性有关。姚新生说,中药学缺乏对循证医学原则的采用,“多数产品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记载还停留在经验医学的阶段”;其次是作用肌理和作用物质等科学内涵不够清晰。

“中医药要想走出国门,不管是哪一种形式,需要达到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可控性、新颖性的要求。”姚新生说。

港澳是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的“桥头堡”。10月底,《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2020-2025年)》出炉,提出了三地共同推动中医药国际化。

为了更好推动三地中医界交流,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国辉提出,湾区实施中医药人才或者产品的互认机制,如香港地区中医师、药剂师可在大湾区内执业,同时建议在香港与深圳之间,建立一个中医药健康发展区,降低沟通成本,加强人员交流与来往。

【南方日报记者】黄锦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