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五邑是著名侨乡,还是名报人、名记者之乡。
近代以来,大量先民漂洋过海,他乡寻梦。他们积极向家乡传播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中西方文化在这片故土激荡交融,海外盛行的报业文化也在侨乡扎根。这里先后孕育出了30多位耀眼的名报人、名记者,在中国新闻史上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司徒源:创办世界第一份中文日报
办事处设在洗衣馆中
美国华侨司徒源于1856年12月创办的《沙架免度新录》,是中国新闻界公认的由海外华侨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日报,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日报。
《沙架免度新录》 供图:江门宣传部该报的创办人司徒源(又名黄泰)是和美国人合作办报的报头上标明的出版者是Fletcher E.Webster,办事处设在兴泰洗衣馆。
据考证,司徒源祖籍为广东开平。从他刊登在该报的广告里可以知道,司徒源当时在沙架免度唐人街的兴泰洗衣馆,设址经营《沙架免度新录》。业务包括接刻印唐字,承接刊登广告,并招徒教授“番语”。司徒源是一个通晓文墨、懂得英语的知识分子。据猜测,他可能是教会学校出身的人物。
该报之所以叫《沙架免度新录》是因为它的创刊地在加利福尼亚州首府萨克拉门托,当时华侨译之为沙架免度。因19世纪40年代末,聚集在旧金山这两个地区和加州其他地方的华人,到1852年约有25000多人,美国当时报业已很发达,为中文报纸的诞生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沙架免度新录》的英文名为ChineseDaily News(曾被译为《中国日报》),这是中文出版物名称中第一次出现Daily News。这是一份16开两版的中文日报,毛笔楷书刊刻,文字通俗。该报第一版内容主要是报道当地唐人(华侨)新闻,并参考英文报刊摘译各地新闻和有关美国官方的消息、法令等。第二版主要介绍火车、轮船的启行期和时间,以及刊登其他商业广告。
由于当时美国华侨尚少,识字的华侨更少,而报纸的发行量有限,经费不足,所以该报在美国西海岸出版3年便停刊了,但它仍作为世界上第一份中文日报载入新闻史册。
伍廷芳:开创近代中国人自办中文日报先河
先后担任过司法总长、外交总长
伍廷芳祖籍新会。1858年,他刚满16岁时,与友人在香港创办《香港中外新报》 (简称《中外新报》),为近代中国人自办中文日报之始。伍廷芳留英习法律,为清修律大臣,草拟刑律,开中国法律新纪元。武昌起义时,他又首倡清帝退位之议,被推为议和代表,先后担任过司法总长、外交总长等职。
供图:江门宣传部《香港中外新报》 1858年在香港创刊,起初为两日刊晚报;1864年改为日刊,以四开白报纸单张印刷。该报每日四开一小张,是中国最早采用西方报纸形式进行编排的报纸。新闻及广告多来自香港英文报《开刺西报》,小部分来自《京报》。栏目有“京报全录”“羊城新闻”“中外新闻”等,偶尔也有论说及译作,注重商品行情,广告约占版面的三分之一。另印行货价船期一页,名为“行情纸”,随报附送。初时订费每年3元。该报在香港、澳门、广州等地均有发行,最多时逾万份,1919年停刊。该报前后历时61年,为香港创刊最早,早期影响较大的一份中文日报。
供图:江门宣传部后来,伍廷芳虽在政府为官,仍十分重视新闻工作。戊戌变法前后,他曾为上海《时务报》撰写过“费城商务博物会记”等类似报刊通讯的文章。辛亥革命后,在临时政府,对柳亚子等人的办报活动,伍廷芳曾经给予支持。
伍盘照:创办早期全美最大的中文报纸
免费印刷《革命军》11000本
伍盘照,1868年生于台山县(今台山市)四九镇下坪双潮村一户农家。1881年,他随堂兄前往美国华侨较为集中的三藩市。他大学毕业后,得到同乡伍于衍、伍时雨等人的支持,于1899年5月2日在洛杉矶创办《华美新报》,专心致志从事新闻事业。
伍盘照 供图:江门宣传部1900年2月,为了更好发挥报纸的作用,他又将报社迁往华侨众多的三藩市,将《华美新报》改名为《中西日报》,自任总经理,实践其改良社会、教育侨民的理想。《中西日报》内容充实,且又弘扬祖国文化,深得侨心,是美洲较早的一家华文报纸。为了把报纸办好,他还亲自到日本学习先进印刷技术。
《中西日报》供图:江门宣传部伍盘照为了支持孙中山宣传革命真理,在《中西日报》免费为其印刷民主革命家邹容著的《革命军》11000本,由致公堂分寄美洲、南洋各地侨胞,起到很好的启蒙作用。
伍盘照博学多才,致力于社会事务,在美国社会多有建树。1909年,他被美国政府委任为美国太平洋岸商会代表。1913年,伍盘照被委任为中国驻三藩市领事馆副领事。1931年,伍盘照去世时,遗产不丰,而藏书甚多。
五邑报人中,不能不提到的一个重量级人物,就是维新变法运动的杰出代表——梁启超
梁启超:中国近代报业先驱
一篇讨袁檄文被开价20万元
梁启超是中国历史上以政治家身份从事报刊活动的第一人,善于利用报刊进行舆论宣传,是他一生政治活动的突出特点和优势。
梁启超 供图:江门宣传部他的如椽大笔在中国政海曾几度搅起过巨波狂澜,推崇他的人称赞他为“舆论骄子”,痛恨他的人诅咒他是“文坛野狐”,他自己则以言论界、思想界之陈涉(即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字涉)自任。
梁启超的报刊活动使中国近代形成第一次办报高潮,作为立宪派首领的梁启超在这次办报热潮中独领风骚。他一生所创办和主笔的报纸不胜枚举,最主要的有《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新民丛报》留给历史的最大贡献是将马克思的名字首次亮相于中国人的眼前,梁启超称马克思为社会主义泰斗,预言社会主义必将磅礴于20世纪之世界。
《时务报》供图:江门宣传部以梁启超的政论为代表的时务文体,自由放纵,不拘一格。它不仅风靡一时,对辛亥革命时期乃至“五四运动”以后的文风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开启一代文风。此所谓:“时务报起,一时风靡海内,数月之间,销行至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举国趋之,若饮狂泉。”
1915年6月,袁世凯在北京进行复辟帝制活动。梁启超怒不可遏,写了篇论国体问题的文章。文章草成后,尚未发印,袁世凯已有所闻。他派人送来20万元巨款,说是给梁老太爷的寿礼,被梁启超婉言谢绝。之后,梁启超毅然在《京报》上发表了“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立即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影响。当日发表该文的《京报》销售一空,“而凡茶馆、旅馆因无可买得只可向人辗转抄读。又有多人接踵至该报馆请求再版。”这篇被袁世凯出价20万元的讨袁檄文,如一声断喝,让江河止水,四方景从。袁氏开价之高,竟高出雇人暗杀近代民主革命领袖孙中山的赏金1倍。
梁启超故居 彭伟宗 摄陈少白: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报业第一人
主持了多次笔战
陈少白创办的《中国日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第一份机关报,他最早追随孙中山进行革命活动,逝世时人们给他的挽词“是天民之先觉者也”。这是对他一生的最好总结。
陈少白与孙中山等人合影,左二为孙中山,右二为陈少白 供图:江门宣传部1869年8月27日,陈少白出生在新会县外海乡(今江门市江海区外海街道)南华里。1897年,陈少白发表“东亚联合要旨”一文,洋洋洒洒4000余字,他认识到,中国要发展进步,取得革命的成功,“非济以文字不可。”
陈少白故居 罗开传摄1899年,孙中山派陈少白返回香港创办革命机关报。1900年元月下旬,陈少白用服部次郎的化名,创办《中国日报》并亲任该报社长和总编辑。该报力倡“教国保民”“复兴中国”,后来更直接刊载革命党人起义的文告和消息,在鼓吹民主思想,推翻满清统治上,起到了革命的喉舌作用。
陈少白主编的《中国日报》供图:江门宣传部陈少白的开创性工作:
一是吸取了日本报纸分栏编排的优点,采取短行分栏排版的格式。起初各报不以为然,但陈少白坚决推行,一段时间后,香港、广州甚至上海的报纸竞相仿效。
二是开设副刊“鼓吹录",专门刊载歌谣、杂记、掌故、打油诗等轻松诙谐的文字,与新闻、评论等严肃文字形成补充。这是中国报纸副刊之滥觞。
陈少白通中、英、日3种语言,口才敏捷,文笔犀利。曾每日译《几度山恩仇记》一段,在《中国日报》以书页形式登载,可以另行装订。在办报过程中,他主持了多次笔战,既与清政府的官方报纸论战,也对保皇派进行挞伐。
1934年陈少白病逝,他作为追随孙中山致力革命最先进的同志,被国民党隆重公祭。
在华侨所立的七大功勋中,“革命报刊的创办者”赫然在列,无疑,华侨是辛亥革命宣传的主力军。仅从江门先侨来看,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都曾留下他们鼎力支持革命的佳话,而阵容整齐的五邑报人支持、宣传革命的事迹和渊源更是清晰可见。
辛亥革命前后,海外的华文报业有了较大发展,不仅数量激增,思想活跃,而且版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这时期五邑籍华侨办的华文报刊,对宣传革命思想和推动革命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 1898-1922年,五邑籍华侨就创办了26种报刊。旅居美国的台山籍华侨投身华文报刊的人数最多。
台山籍进步青年李是男、黄伯耀、黄超五、黄芸苏、温雄飞、黄杰亭、许炯黎等于1909年在旧金山组织“少年学社”,出版油印刊物《美洲少年周刊》,鼓吹反对封建帝制,走民主共和道路。1910年,《少年周刊》改为《少年中国晨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大力宣传革命。黄伯耀任总经理,黄超五任总编辑,黄芸苏任主笔,李是男负责副刊和新闻的编辑工作。
李是男等主编的《少年中国晨报》供图:江门宣传部台山附城镇的温雄飞,1900年便在同乡梁朝杰创办的《文兴报》当排字工,1903年任该报翻译。1906年温雄飞应聘为恩平籍华侨唐琼昌等办的《大同日报》翻译兼助理编辑,后与李是男等创办《美洲少年周刊》, 1908年赴檀香山与人创办该地同盟会机关报《自由新报》并任总编辑。
台山端芬镇的梁朝杰,是维新运动的骨干分子。1899年,他赴旧金山创办《文兴报》。该报后改为《世界日报》,梁朝杰在该报当主笔40多年,还曾创办《交通旬报》。
祖籍恩平君堂镇的唐琼昌与朱三进等人一起于1902年在旧金山创办《大同日报》,并任总司理。该报积极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热情宣传民主、共和思想,鼓励华侨热爱祖国。祖籍恩平东城镇石桥头乡寨村的梁菊东,辛亥革命前应聘任《大同日报》总编辑。
祖籍新会的李啸岳, 1904年出生,早年侨居马来亚槟榔屿,20多岁投身报业,出任马岛的《中南晨报》编辑。不久,李啸岳受聘为《光华日报》主笔,长达7年。他是一位资深的华文报业开拓者。
印尼华侨司徒赞,1922年创办《工商日报》;1927年编辑出版《教育月刊》;1928年出任巴达维亚《工商日报》主编。
祖籍鹤山的冯斯栾1899年与郑贯一(号自立)、冯自由一起创办《开智录》,世人称之为“三自”(冯斯栾号自强)。该报抨击清朝卖国行径,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为辛亥革命的发动作出了贡献。
当年,五邑籍华侨华人虽处山海之远,却以报人使命为职守,以家国命运为主题,用手中之笔维护海外华侨华人以至中华民族的尊严,书写海外侨胞创业的动人篇章。(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