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秒即可检测微血管的光声显微仪,且清晰度高于核磁共振;攻克“卡脖子”技术,实现在水下复杂工况机器人自主焊接……12月10日—12日,2020年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大会(下称“对接大会”)及系列活动在佛山召开,汇聚高校智力浪潮,赋能科技成果高质量转化。
从路演大赛到科技成果展,从重点项目和平台在现场签约、授牌到《广东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报告》的发布,从主题演讲到研讨会,从院士团队项目精准对接活动到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经理人培训,本届对接大会可谓亮点满满。
“从三年前的起步到今天结成的累累硕果,我们看到了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的工作成绩,更看到了这些科技成果广阔的潜力。”广东省教育厅厅长景李虎表示,接下来佛山将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争取早日成为全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枢纽。
现场授牌签约
促41个成果转化,落地金额超2亿元
为了构建完整的转化链条,输送更多科技成果,对接大会为顺博创意产业园、蚁米价值孵化器、大明照明电器等13家2020年新建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基地和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12个2020年新建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校工作站授牌。基地可以更好地扎根企业开展落地服务,高校工作站则可以围绕广东产业,更好地匹配高校重点学科开展相应工作。大会期间还进行了12个投资孵化和产学研合作项目签约,直接服务的项目及其转化落地金额达41项和2亿元。
对接大会上为2020年新建孵化基地授牌。
对接大会上为2020年新建高校工作站授牌。
对接大会现场进行投资孵化项目签约。
“科研成果从基础研究到产品成型就像一个4*100米接力赛,其中最关键的是第三棒——试验及功能验证。”东北大学校长赵继表示,通过政府、企业和高校建设共性技术研发中心或产学研融通创新平台,吸引社会创投资本参与,是合力跑好“第三棒”的关键性途径。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顺德研究生院教授刘焕明也强调,高校科技成果要想实现产业化,离不开学校、企业等多方合作与努力。日本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刁东风则认为,对高校科研中心和企业来说,核心技术是关键,而高校要想取得核心技术离不开基础研究和创新研究,且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会产生突破性进步。
作为此次大会的主要承办单位,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还于12日发布了《广东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报告》。该报告响应国家“破五唯”改革,重点评价高校机制体制活力、研发潜力、社会贡献、支撑人才培养情况等因素,旨在从原有高校传统排名指标体系之外,为高校创新能力评价提供新角度。报告展现了本科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榜前20位,其中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位列前三。报告还展现了专科高校创新能力榜前10位。
路演大赛佳绩
已获投资意向金额超8000万
为深化粤港澳高校创新合作,打通产业精准对接渠道,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演大赛作为全省品牌活动已连续开展三年。
2020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演大赛于今年5月份启动,共吸引71所高校共263个项目参赛,总决赛上,参赛团队依次路演,先进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以及新材料等多个领域的项目同场竞技。最终,《柔性透明电子封装超高阻隔膜研发》《Micro-LED新型显示》分别获得初创组和成长组一等奖。
大赛期间,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针对32个入围决赛的项目进行1对1回访跟踪及投资机构对接,邀请企业、投融资机构进行专场接洽,实现一对一转化,为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提供新动力,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深度创新合作。截至目前,32个决赛项目已有5个获得投资意向,金额超8000万元。
景李虎表示,本次大会聚焦项目落地,已通过三年“质变”逐步壮大,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发展氛围,已具有一定品牌效应,成为科技成果转化行业交流与对接的盛会。
佛山市副市长许国表示,佛山将进一步深化校地协同与产学研合作,建立健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高校和企业搭建良好的交流平台,促进佛山的产业优势与高校的科研、人才优势对接融合,让更多先进科技成果在佛山率先落地转化和产业化,切实提升佛山制造的核心竞争力。
【见习记者】刘明
【南方日报记者】王雅铄
【通讯员】陈雅静
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