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目标、新提法、新举措引发专家学者热议

12月16日—18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今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1年经济工作,传递出中国经济发展清晰而鲜明的信号。会议重点强调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产业链供应链、扩大内需、改革开放、种子和耕地、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大城市住房等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南方经济智库邀请刘元春、刘志彪、陆铭、白明等多位国内知名经济专家进行深入解读分析,探讨2021年的中国经济新趋势。“在疫情特殊背景和‘十四五’即将开局的背景下,此次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非常关键。”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表示,他最大的感受是,此次会议不仅要解决目前经济持续复苏的短期问题,还要为建设新发展格局做出中长期的战略布局,内容非常丰富,有很多新目标、新提法、新举措,是做好2021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引。

双循环如何推动?

打通经济循环堵点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如何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个关注点。会议要求,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所长白明认为,此次提出的需求侧管理未提“结构”两个字,但是内涵比“结构性”改革更宽泛,包括从结构上进行优化,也包括在规模上进行扩张,形成新的需求热点。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通的是供给方堵点,要打通整个流程需要需求侧配合,“最重要的就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拉动从国内循环到国际大循环的双循环。”

具体而言,他认为有四个方面:一是各种需求调控方式的管理,如财政货币政策及其有效搭配;二是需求形成机制上,主要是分配和再分配关系的管理,以及对广义价格体系的调节;三是需求结构的管理。“现在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比重比较高,释放民营企业投资还有较大空间,政府投资中用于民生和社会福利还应提升。”;四是破解需求堵点。“目前,仍有一些政策对需求端进行限制,制约了扩大内需,如汽车消费等,必须逐步破除。”

此次会议强调,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老百姓的收入提高是消费提升的基础性、瓶颈性问题,没有收入的持续提升,即使短期消费政策在短期内有助于刺激消费,但也不会在总体上扩大消费。”刘元春认为,一是要改变目前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状况;二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安全网;三是要解决目前边际消费倾向未得到整体改善的问题;四是要为新的消费提供有效供应。

大城市住房如何解决?

规范推动租赁市场发展 提升公共服务的量与质

此次会议将“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作为明年工作的重点内容。“我的印象中,这是第一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着重强调大城市的住房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表示,在未来大城市人口进一步增长的趋势下,住房建设需求和加大土地供应的需求也会进一步增长。“那么加大土地的供应,加大住房的建设,我觉得非常必要”。

会议提出,要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

“这个政策体现了对于民生的关注,引导市场价格趋于稳定,体现了更合理、更科学的管理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方向。”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助理教授刘诗濛表示。

刘诗濛认为,随着大城市发展,外来人口越来越多,租赁市场不断扩大,特别是今年以来一些长租公寓企业营运发生问题,特别需要进一步规范管理租赁市场。会议提出“土地供应要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这就要求房企运营的重点随之进行调整,整个房地产市场向租和购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

吸引人口流入大城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更好的公共服务。在扩大内需方面,此次会议还提出,要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

陆铭表示,公共服务总量在人口流入多的特大城市还是不足。“继续改善民生,刺激消费,尤其是在人口流入比较多的地方补足医疗教育的短板非常必要”。

创新短板怎么补?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链主”企业带动产业创新

此次会议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为明年工作的重要内容,提出要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科技要在关键技术、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必须在科技体制创新上有所突破。”刘元春表示,一方面要完善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服务平台,利用中国的庞大市场需求引领科技创新;一方面要建立适应现代科技发展与改革的激励体制和科技评价机制,增加对重要创新资源的投入。

会议提出,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要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逐步形成以市场驱动的价值链龙头企业,也就是‘链主’企业,逐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企业。”刘志彪表示,这样才能形成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

会议还将“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作为明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提出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华南师范大学“三农”与城镇化研究所所长胡靖认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种业的发展,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变化、新形式、新挑战,广东要特别重视岭南农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和利用,把种子安全与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安全结合起来。

胡靖建议,广东粮食生产任务要进一步压实,珠三角各市应充分发挥自身科技创新的优势,恢复产量、增加产量,应成为农业科技的排头兵、示范区,做实“藏粮于技”。粤西粤北粤东地区则要继续夯实耕地安全、粮食安全的基础,不断提高生产能力。

平台企业如何管?

支持创新发展 反对垄断行为

近段时间,反垄断成为广受关注的热点话题。此次会议也强调,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会议提出,一方面,国家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支持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方面,要加强规制,提升监管能力,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数字经济是发展大势所趋,但如果只是平台一家独大,很多小的企业发展可能受阻。”中国人民大学竞争法研究所执行所长、法学院教授杨东表示,国家要对平台经济进行管控,强化监管。

刘元春认为,要看清发展与监管的辩证关系。“数字经济需要具备规则性,需要良性竞争,需要进一步创新。对于资本的野蛮生长和无序生长,对于利用垄断地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要进行全面监管。”

在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方面,此次会议还提出,要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加强国际宏观政策协调。要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建设统一大市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宏观经济治理要求宏观调控不仅能在短期体现,还体现在中长期战略规划上,体现在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的结构性布局和总体布局上。”刘元春表示,宏观经济治理的效能要全面提高,就要求在制度上、战略规划上、在短期政策的精准定位上同时发力,构建一个有机整体。在高水平的开放方面,更强调规则性,未来应利用开放来促进资本市场建设的进一步提升。

策划:黄应来 王彪

●南方日报记者 王彪 黄进 昌道励 实习生 罗雅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