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线观察:新冠病毒正用“熟悉套路”回归,但这一次我们有了更好武器

新的一年,病毒没有远去。

河北疫情突然袭来,石家庄进入战时状态,全民居家隔离7天,地铁停运,江浙两地检测医疗队紧急支援。

“源头不清晰,但病例之间存在关联性,目前发现的阳性者都是由一起疫情串起来的。”1月8日,河北对疫情作出了新判断。

溯源工作仍在进行。“首例确诊者不是零号病人,肯定比我们第一个发现的病例早,病毒通过机场输入可能大。”今天,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办主任师鉴在接受央视采访说。

变异病毒,复阳、多次检测才呈阳性……新冠病毒正在用“熟悉套路”重返大众视野。

这一次,我们准备好了吗?

1月9日,国家卫健委称,新冠变异毒株不影响我国新冠疫苗保护力。目前,我国核酸检测能力更强大,物资储备更充足。

应对疫情,我们有了更强硬的盔甲。

农村包围城市

新年第一天,河北省一切如常。第二天,疫情急转直下,短时间内,病例激增,石家庄告急。

河北卫健委官网消息,截至1月8日24时,河北省现有本地确诊病例137例(重型7例、普通型130例),尚在医学观察本地无症状感染者197例。

1 月 5 日,央视《新闻 1+1》采访了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他表示,病人数量仍在增加,说明病毒已经隐秘传播一段时间。

隐秘传播,不是说病毒本身发生了变化,其传播性、致病性与此前基本一致,只是说病毒在社区已经出现小范围传播时,没能被及早发现。

确实。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多位患者在确诊前,都曾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但并未被确诊。

相比过去,这一次病毒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人口密度较低的农村成为疫情的暴发地。基层防疫成为了疫情防控的短板。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副主任李建国分析,农村防控有三难。

一是村民的个人防护意识弱,对发烧、咳嗽等症状的重视程度不高。“村民发热后,就有意识地居家隔离,要做到这一点很难。”

二是基层卫生院条件有限,医生辨别能力弱。李建国说,在诊断上,流感季当前,基层医生遇上发热病人,难以区分‍普通感冒、流感和新冠病毒感染。

三是基层疾控人手不足。现实中,由于检测能力无法下沉,村民一旦发热就要奔波至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检测,这过程存在暴露风险。而安排人员下乡采样,对人手不足的疾控部门来说是一大考验。

农历春节前夕,返乡高潮即将来临,基层防疫,尤为重要。

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咨询委员会专家吴浩强调,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医疗机构能力比较薄弱。要发挥基层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个体诊所的哨点作用,发挥监测排查作用,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及时转诊,闭环管理。基层医生发现疑似患者后,要做到及时转诊,把不能判断的可疑病例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要能够保证闭环管理,保证疑似患者不会到社会上接触更多人。

基层医院与社区配合,在遇上发热患者要提前一步让其居家隔离,等待检测结果。

“从个人基础防护,到发现发热症状个人以及卫生院该如何处置应对,都要一一宣传到位。”李建国说。

变异毒株带来新挑战?

短短十天内,上海、广东、山东公布了英国变种病毒确诊案例。1月6日,广东报告新冠病毒南非突变株。

病毒从来没有国界,新冠毒株的变化,让不少人都产生了担心:毒株突变是否病毒“厉害”了。

1月4日,广东省疾控中心首席专家何剑峰回应:目前在临床上,没有发现病人症状、重症率、病死率方面的变化,大家不必恐慌。

金域医学呼吸道疾病学科带头人陈敬贤教授持相同观点。英国没有因为这个变异病毒株而导致重症或死亡病例比例的异常增加。

也就是说,病毒“杀伤力”没有爆发。那现在检测技术能发现变异病毒吗?

陈敬贤说,上海、广东发现的变异新冠病毒感染病例,都是用国产的试剂盒检测出来的。不同试剂盒检测的位点不一样,“我们通常使用两种或以上的试剂盒检测,以免漏检变异的病毒。”

当然,病毒变异目前没有影响到检测试剂盒的准确性,不代表未来没有影响。

陈敬贤说,要不断对病毒的变异做实时监测,以便必要时对检测试剂加以调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2家中国IVD企业研制出针对全新B.1.1.7新冠病毒的检测试剂盒。

病毒变异,影响疫苗接种吗?

陈敬贤说,病毒变异没有改变S蛋白的基本结构,目前国内上市的新冠肺炎疫苗用的是灭活病毒,这种疫苗能够激发机体产生更为全面的免疫反应,而不是只产生对刺突蛋白的免疫力。

1月9日,国家卫健委称,目前看来,新冠病毒的突变不会影响疫苗的保护力。

简单理解是,病毒变异都还在射程范围,当前研发的疫苗仍然有效。

阴阳不定,病毒更狡猾了吗?

1月7日,广州疫情登上热搜。不久后,官方回应,广州海珠1名境外输入病例出院后复阳,复核阴性。无独有偶,多地出现密接者多次检测才确认核酸阳性。

复阳、假阳性、超长潜伏期……类似词汇曾在2020年引发大量关注。今年卷土重来了。

“这其实是一个实验检验误差的问题。”李建国说,一方面,病人在潜伏期或者隐性感染过程中,‍‍携带病毒载量不高;另一方面,在采样环节或者保存环节都有可能导致“假阳性”或者“假阴性”的结果。

2020年3月4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指南,在原有的确诊标准上增加血清学检测,新增了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作为病原学诊断标准之一。

但抗体检测也有相应的局限。李建国说:“现在有些人已经完成了疫苗接种,‍那他就有抗体,‍‍‍‍就存在‍‍假阳性情况。“

“不能因为一个假阳性或者一个假阴性,‍就觉得‍‍设备不行,检验不负责任。‍这个情况在某种程度上没办法避免的,希望大家理解,‍不要恐慌。‍”李建国说。

1月8日,在广东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黄飞说,海珠复阳个案传播风险低,密接与环境监测均为阴性。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蔡卫平曾对复阳问题作出回应。他说,随访患者的阳性检测结果普遍处于阴性和阳性之间的“灰色地带”,或称“可疑阳性”。“这说明这些‘复阳’患者病毒量不多或者不是完整的病毒。”蔡卫平解释。

不过,广东还是强化入境人员健康管理,严格执行“14+7”政策,对境外来粤人员严格落实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社区健康监测的闭环管理措施,并在入境后第1、7、14、21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除了戴口罩,还要勤洗手

1月起,山东、山西、河北、内蒙古先后通报了部分汽车零部件标本核酸检测阳性的情况。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吴尊友在接受采访分析表示,“此次为‘人污染物’,是汽车配件工作人员感染后带病作业造成零部件污染,非境外零部件被污染后带入国内致人感染。

人传人、物传人、人传物,从核酸检测阳性的汽车零部件,到频频爆雷的冷链,再到这一次农村地区,新冠病毒似乎无孔不入。

流调显示,石家庄疫情首例确诊患者在参加婚礼当天戴了口罩,有人可能会觉得匪夷所思,为什么天天戴口罩,还能被感染呢?

其实, 世卫组织早有提醒:仅仅佩戴口罩不足以遏制病毒。

对此,李建国表示,一是可能口罩佩戴不规范,或口罩本身的产品质量问题,二是在婚宴上很有可能摘过口罩。

“经过一段时间,很多人就放松了,‍‍不重视手消毒。”李建国认为,要应对‍环境传人的情况,‍‍最关键的还是做好个人防护,做好手卫生。

李建国倡议,在地铁、公交车站等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在确保公共安全的情况下,应该更多地设立免洗消毒的设施,提供凝胶洗手液或消毒纸巾给民众,对于电梯等更要加强定时地消毒。

看来,勤洗手+ 戴口罩才是预防病毒的“王炸”组合。

春节将至,人口流动加大,疫情传播的风险将增大。

1月9日,国家卫健委倡导在工作地过年,尽可能减少人员流动,各地纷纷出台措施,发布倡议,目的只有一个,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

不管怎么说,2021年,我们还是不能放松,挺过去,就会迎来更好的春天。

内容综合科普中国,丁香园、金域医学公众号等

【记者】冯颖妍(见习) 黄锦辉

【通讯员】周晋安 郑莹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