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战略性产业集群“广东战法”

2020年,广东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56.1%、31.1%。培育和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正成为推动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广东“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以培育战略性产业集群牵引制造业整体提质升级。政府工作报告对战略性产业集群作出具体部署:着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谋划推进10个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连日来,在省两会会场,战略性产业集群的话题引起不少代表委员关注。

如何发挥集群效应?▶▷

从“群”与“链”两个方面入手

“以我们所在的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为例,经过多年探索积累,广东在这一产业集群已具备一定基础,集聚效应初步显现。”省人大代表、深圳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剑表示,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体现出省委、省政府的重视。

去年9月,广东发布《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提出高起点培育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等10个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以及智能机器人等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周剑看来,机器人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上下游产业的支持,同时,也会反哺上下游产业发展,促进上下游衔接协同更加紧密。

同为智能机器人代表企业负责人,省人大代表、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志强亦有同感。“目前,广东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比较快,产值增速远高规上工业,产业集群的上下游联动可以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孙志强举例,比如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的主体,可以拉动汽车制造、电子通信、造船、快消日化等应用行业发展。

省人大代表、广州市浩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蒋伟楷认为,基于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布局,更有利于产业价值链各环节的分工合作、互利共赢。他建议优化先进制造业企业集群,“产业集群将大力助推新基建可持续发展,有助于解决我国在核心技术领域的‘卡脖子’问题”。

省政协委员、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王珺建议,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要从“群”与“链”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增强每个产业集群的环节与配套,以链为导向,推动发展;另一方面注重各环节、上下游配套企业的空间集聚,以降低运输成本和风险。

重点突破哪些产业?▶▷

以新一代电子信息赋能产业集群

在广东重点规划的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中,王珺认为,最重要的发力点是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

“目前我们领跑的领域集中在电子信息,这是广东最具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的,广东要紧紧抓住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机遇走在前列。”王珺认为,在产业周期中,电子信息在下一轮经济需求中规模最大且最有基础。

“保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要靠两方面发力,一是加大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二是加大传统制造业技改力度,推动数字化转型,提高附加值率。”王珺建议,一方面把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另一方面结合探索生物医药、新能源、装备制造等更多中高端产业,赋能更多行业发展。

“广东要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省政协委员、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永辉建议,从上游构建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体系,到中游建立互联网中医大数据分析平台,再到下游新型中医诊疗模式,搭建全程可追溯的精准中医药服务质量控制体系。

省政协委员、健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凡认为,生物医药等战略性产业集群列入“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将有助于生物产业实现能级的跃升。他建议,要强化龙头领军企业的引领作用,建议对省内具备行业领先优势的医疗器械企业给予精准扶持。“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发展势头强劲,最近南方日报社和省工信厅联合开展的产业集群深调研给了企业很多启发。”董凡说。

王珺也认为,产业集群深调研非常及时且有意义,“特别是到长三角等地的产业一线走访调研,可以为广东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提供很好的借鉴和参照”。

如何协同发力?▶▷

政企协作攻克产业共性短板

如何才能高质量培育战略性产业集群?代表委员一致认为,在产业发展中要平衡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使其各得其所、协同发力。

“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逻辑是通过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因地制宜对不同产业集群采取不同政策措施。”孙志强建议,政府引导要体现“收”和“放”两个特点:“收”是通过政策指引发挥头部企业带头作用,集中力量发展;“放”是顺应产业发展规律走市场化道路,激发产业循环,“以各产业集群最先进企业为排头兵,聚焦产业共性短板逐个突破”。

王珺认为,创造高收益率行业需要创新,但创新存在很大风险,需要经过大量实践逐步聚焦。在这种背景下,培育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他建议,在创新源头环节上要起到引领和导向作用。

在细分产业,代表委员也提出针对性建议。

“建议建立广东省网络视听发展专项财政资金,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网络视听产业协作联盟。”省人大代表、广州酷狗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行政部行政专员江明秦关注数字创意产业,建议重点推动粤港澳三地在传播平台建设、节目研发、版权运营等方面合作。

董凡聚焦生物医药产业,建议加大对重点关键技术、核心材料及医疗设备的资金投入,对国外技术垄断“卡脖子”和填补空白的创新医疗器械优先立项。同时,创新人才评估机制,将部分人才认定权下放用人单位。

对于智能机器人产业,周剑认为要加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提升科研质量。一方面在高校开设相关课程和实验室,培养本土人才,另一方面积极吸引海外顶尖人才。

“广东要抓住氢能这一未来风口,率先在大湾区布局氢能管道。”省人大代表、广东能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饶睦敏建议,完善广东海上风电补贴退坡过渡的相关机制,同时加快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创新技术研究。

南方日报记者 彭琳 王彪 张艳 昌道励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