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月30日电 当前,中国地方两会正密集召开,“一带一路”“老工业基地振兴”“生态环保”等成为热题,折射各地发展新思路、新路径。
辽宁:老工业基地如何振兴?
辽宁省政协委员共商老工业基地发展之道。为吸引更多外资企业,民进辽宁省委员会建议,依托现有的产业优势,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先进制造业领域和现代农业领域,健全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提高贸易和投资政策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辽宁省政协委员冯哲说,近年来,辽宁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许多在辽宁的投资者都能感受到辽宁办事的效率,但目前辽宁营商环境建设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辽宁省政协委员赵继红提出,健全辽宁省归国华人华侨创业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建议,鼓励更多华人华侨“走回来”。
贵州:深化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
“深化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促进贵州加快融入对外开放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召开的贵州省两会上,贵州省政协委员、致公党贵州省委委员陈菓向记者说道。
2020年,贵州和东盟贸易同比增长60.98%。据统计,2020年,贵州省与东盟进出口贸易额为87.3亿元人民币,东盟已成为贵州重要的贸易伙伴。
但相比广西、云南,贵州与东盟国家合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如:没有设置与东盟国家合作的专门机构;贵州企业因经费有限出境参展积极性不高;服务贸易人才队伍有待进一步拓展。
陈菓建言,贵州要加强东盟合作顶层设计;贵州企业要走出去开展项目投资,形成“企业抱团+东道国企业”模式;加大服务贸易人才储备。
浙江: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
“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加快建设,之江实验室、西湖实验室纳入中国国家实验室建设序列……回首2020年,浙江完成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战略目标。
1月29日,在浙江省两会期间,浙江人大代表聚焦技术、平台、人才等创新要素,呼吁积蓄合力“一个不能少”,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
列席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浙江省科技厅党组书记何杏仁说,从浙江省科技方向上讲,要重视“0到1”的突破,用基础研究引领应用研究,也强调“1到N”的突破,攻关核心技术,把基础研究应用于技术攻关,解决一系列的技术迭代升级,支撑高质量的发展。
在加强高端人才引育方面,浙江目标五年集聚领军人才5000名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100万名以上。
湖南:生猪稳产保供
正在召开的湖南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积极为生猪稳产保供建言献策。湖南是生猪大省,人均猪肉占有量、生猪出栏率等均居中国前列。2020年末,该省生猪存栏3734.6万头,同比增长38.4%。
“非洲猪瘟后,各地生猪产能逐渐恢复,但目前供需仍不平衡,其根源在于种猪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湖南省人大代表、湖南省生猪产业协会会长杨文莲表示,中国大多种猪依靠进口,但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会对进口种猪造成一定影响,这也是当前生猪产业发展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最近4年,湖南省政协委员、国家级宁乡猪保种场场长李述初都围绕“猪事”建言献策。“地方猪的发展出路在于产业化,而产业化的关键是打造品牌。”李述初表示,应从猪种资源特性、产业文化、屠宰工艺、肉质等方面入手,积极挖掘地方猪产业特色,形成品牌建设完整体系;集中产业资源重点支持几家地方猪龙头企业快速发展。
青海:“共保共治”黄河流域生态环境
“三江之源”青海省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境内黄河干流长度1694公里,占黄河总长的31%,多年平均出境水量达264.3亿立方米,占全流域径流量的49.4%,是黄河源头区、干流区。
九三学社青海省委提案建议,建立多元化的黄河生态保护投入机制,省际间合作建立三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基金;加强流域省份沟通协商,尽快建立上下游之间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在源头地区普遍推行“一户一岗”生态公益岗,让民众享受生态红利,激发保护黄河源头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