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到来。疫情下,广东高校多名外国留学生选择在校过春节,校园内温馨的春节活动让他们安全又安心。
来自刚果共和国的暨南大学留学生扎克给家人打了一通越洋电话,用中国的方式拜年问好。
深圳大学巴基斯坦留学生亚森特别喜欢春节习俗,还学会了剪窗花。
从俄罗斯来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求学的克谢妮娅腊八节喝腊八粥,春节前学做年糕、马蹄糕,除夕吃年夜饭,年味十足。
华南师范大学马里籍留学生马直看到校园里喜庆的装饰越来越多,他兴奋地参加各类迎新活动,大开眼界……
这些喜爱中国文化的留学生们,在校过年,别样精彩。
包饺子、看春晚,我们就是一家人
“春节期间留校学生聚在一起剪窗花、包饺子、看春晚,我们就是一家人。”巴基斯坦籍留学生亚森目前在深圳大学攻读光学工程博士,今年是他第二次在中国过年。谈到春节期间的一系列活动安排,他倍感暖心和充实。
“春节是中国人一家团圆的节日。到了除夕夜,在外地学习、工作的人回家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大年初一,大家穿上新衣服出行、游玩,感受大街小巷浓浓的节庆氛围。”从青岛到深圳,亚森在中国生活了4年。他所理解的过春节是一个“充电”的过程,在此期间家人齐聚、尽享欢乐,而后再回归到忙碌的日常生活中。
农历腊月廿九,深大开展的系列新春活动拉开序幕。在“写春联·剪窗花”活动中,亚森提起毛笔,尝试写“福”字。他还学会了剪窗花,在按步骤对折、裁剪后,他把折纸一层层打开,成功地剪出了汉字“春”。
深圳大学巴基斯坦籍留学生亚森今年留校过春节学会了剪窗花。
“过年前,我收到了学校发的新年礼包,里面有牛奶、水果和糖果。对了!还有一个红包。”亚森介绍,在除夕夜深大的年夜饭上有中式鸡肉、蒸鱼和牛排等菜式,其中,他最喜欢的是热气腾腾的火锅。
正月初一,亚森为自己做了一份巴基斯坦风味的鸡肉炒饭,出锅后放上几片柠檬点缀,家乡的味道让他心情大好。下午,他参观了深圳博物馆,在“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中他看到了深圳40年来的巨变。
此外,亚森还参加了大年初二学校组织的登南山活动,带着“新年新高度,节节向上攀”的美好意愿,在观光的同时锻炼身体。
“中国很大,每个城市的风景、建筑、饮食文化等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在留学期间,亚森曾与中国朋友一起到甘肃、陕西、山东、江苏等省份旅游观光。但为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他认为目前留在中国是最安全的选择,并将寒假出省旅游的计划改为在深圳市内游玩。
从2月10日到2月23日,深大开展一系列春节慰问,为留校生准备了丰富的活动。参观甘坑客家小镇、参观大鹏所城、“校内寻宝”、看电影、做义工……1600余名像亚森一样的深大留校中外学子“花式”过年,在趣味活动中增长见识,在户外参观中体验传统文化,整装待发,以更好的面貌迎接开学。
给远在非洲的家人拜中国年
“家人们中国春节快乐!我在广州过得很好,你们放心吧!”2月13日大年初二,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二年级留学生扎克给远在刚果共和国的家人通电话。
这是扎克来中国的第7个年头。广州,是他在中国生活的第二座城市。2014年扎克进入华中师范大学读本科,从不会说一句中文到表达流利。2019年,扎克进入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读外交学专业成为硕士研究生。
以往的假期,扎克都会和同学们一起聚餐,2018年春节还和一位中国朋友回老家过年,近两年的春节因疫情留校。暨大春节期间给每一位留校学生发放餐券,除夕还组织学生一同迎接农历新年。扎克说,虽然今年他的朋友们都离开了学校,但是在学校的假期生活依旧热闹充实。
2月3日,团省委、省学联在暨南大学举办“青春情暖”之“团暖冬日”寒假留校大学生慰问活动,扎克和其他超过4400名留校生一样,收到了新春祝福和新年礼包。
暨南大学刚果共和国留学生扎克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春节活动。
“在疫情当下,留在中国令人安心。”扎克说,中国疫情防控措施、公众自我隔离积极应对的态度,以及学校在假期对留校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都让他印象深刻。“放假期间每天凭健康码进出校门,宿舍晚上十点三十分锁门,学校的措施让假期留校的学生感到很安全。”
春节期间写毕业论文,是扎克的主要任务。“留学生的毕业论文和中国学生一样都要用中文完成,所以同样的任务,留学生们往往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扎克的毕业论文研究非洲联盟应对中非外交关系的作用。“在中国优秀的大学研究这样的议题可以让自己置身‘第三方视角’,比在非洲研究得更广泛全面。”
“我小时候,省里就有中国援建的医院,读中学时看到中国的运营商建起了通信基站,从小就感受到中国与刚果共和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所以在中学毕业留学时毫不犹豫地留学中国。”扎克说,刚果共和国是最早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之一,也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非洲国家。扎克希望,未来能学以致用,为两国友谊发展出一份力。
春节两度见证中国疫情防控成效
“今年在广州,我过了一个有趣、充实又安全的中国年!”克谢妮娅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专业俄罗斯籍硕士研究生,今年留在广外过年,她腊八节喝腊八粥,春节前学做年糕、马蹄糕,除夕吃年夜饭,全程感受一把春节习俗。
“年夜饭上,我和6位来自美国、秘鲁、白俄罗斯等国的留校留学生一起吃饺子。”克谢妮娅说,学校还准备了丰富的菜式让他们感到年夜饭的热闹。晚饭后,她和同学一起在校园里踢毽子,这是不久前才学会的新技能。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俄罗斯籍留学生克谢妮娅(左4)春节前夕学习做粤菜。
今年25岁的克谢妮娅是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布拉茨克市人,受父母影响,她在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读本科时就开始学习中文,还曾到过齐齐哈尔交换学习。
“我的中文有点东北味儿,到广东后,才知道不同地区的口音差别。”克谢妮娅笑着说,“在中国做交换生期间,我认识一些广东同学,他们推荐广州的冬天,说这里温暖环境优美,一次到广州参加活动,一下子就爱上了这里。”
2019年9月,克谢妮娅如愿到广外深造。2020年寒假,回国一周后,她乘飞机赶到北京,希望能感受中国春节的氛围,不料疫情来袭,春节期间她只得待在北京酒店里。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俄罗斯籍留学生克谢妮娅(左)春节前夕学习做粤菜。
之后,克谢妮娅与少数几名留学生在广外校园度过了不开学的春季学期。“同为广外留学生的美国籍男友和我一整年都没有回家,留在中国,不耽误学业,更感到安全。”她说,秋季学期看到师生陆续返校,他们亲眼见证中国疫情防控的成效。
“有了去年的经历,今年我和男友商量留校过年,这样最安全。没想到学校一系列的春节活动更让我们惊喜。”克谢妮娅说,这个寒假,尽情感受中国春节的同时,她也要继续加强中文学习,最近她很喜欢毛泽东诗词,常常一边练习书法,一边学习诗词,不少诗句还翻译给家人一同欣赏。“我最喜爱《贺新郎别友》中的‘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年夜饭上“鱼跃龙门”饱口福
“校园里到处都是红色的灯笼、对联,学校给我们准备了很多过春节的礼物,特别有意思。”来自马里的马直是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研究生,从2019年来到中国留学,这是他在中国度过的第二个春节。
在寒假留校期间,马直给自己安排了每日学习任务,学习之余和留校同学一起踢足球,每日重复着简单又充实的生活。而当春节的脚步临近,每日途经的道路、宿舍、图书馆、饭堂、球场的景象,换了面貌。
“春节还没到,公寓的大门早早贴起了‘福’字和‘牛年大吉’的窗花。”临近春节,校园里处处可见的喜庆装饰,让马直既惊喜又温暖。
华南师范大学马里籍留学生马直喜欢校园内各式的春节装饰。
不仅如此,以饭菜受欢迎闻名的华师,也让留校学生大饱口福。 “学校给我们准备了免费的年夜饭,我很喜欢一道叫‘鱼跃龙门’的菜。”放在圆形盘子里的一大条鲤鱼,寄托学校对师生“团团圆圆”“年年有余”“鲤鱼跃龙门”的美好祝福,马直了解到其中寓意,更惊叹汉语的精妙与春节习俗内涵的深刻。
吃过年夜饭,留校学生围坐在一起看春晚。“中国歌舞真的太美了,运用高科技,舞台美丽又神奇!”马直说,春晚加深了他对中国春节的了解,更加惊叹中国传统艺术之美,尤其感叹中国武术艺术和力量之美兼具。他说:“看了春晚,我以后一定要找机会学习武术。”
对马直来说,中国春节是个新鲜的概念,但在这个寒假中,他却收获了许多的温暖。“我有一些学汉语的朋友,我们都很喜欢中国文化,今年春节我们互相发送新年祝福。”马直表示,在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的过程中,外籍学生已将春节看作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重要节日。
“我们国家时间最长的节日不过三天,中国春节持续很久,快乐不间断。”马直说,中国春节盛大、气氛浓厚,刷新了他对节日的感受,也让他看见了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中国另一面。
南方日报记者 姚瑶 实习生 潘宛晴 刘邓 刘灵燕
(图片为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