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两天一次肾透析,每个月数千元的医疗支出,江门市江海区江南街道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张女士曾经动了放弃的念头。当地政府了解核实张女士的实际情况后,及时将她纳入精准扶贫对象。江门市通过设立城乡居民医疗保障精准扶贫资金,对精准扶贫对象实施医疗保障精准扶贫。6年来,为张女士累计报销了高达74万元的医疗费用。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一直是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广东多措并举打出“组合拳”,精准推行健康扶贫工作,完善医保和救助政策,织牢健康“兜底网”。同时,大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动疾病早诊早治,强化健康危险因素控制,提升居民健康意识。
●南方日报记者 朱晓枫 通讯员 粤卫信 粤医保
大病救助▶▷
健全大病保障 完善救助政策
阳江市新洲镇旱地村村民冯为宁的妻子患有肺结核。2017年,他们来到广州求医,治疗费却难倒了他们,医保“一站式”结算极大减轻了他的经济压力,防止“因病致贫”。
妻子的身体慢慢好转,冯为宁开始种植盆景。2019年,他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标,实现脱贫。
立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广东于2018年出台了《广东省健康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全省建档立卡的相对贫困人口为对象,从完善各类医保和救助政策,降低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医疗健康服务的可及性等方面作出了规划和部署。
广东省医保局健全大病保障,完善救助政策。对困难群众下调大病保险起付标准,提高报销比例,不设年度最高支付限额,妥善、精准解决各类困难群体的保障需求。
同时,进一步降低医疗救助门槛,取消困难群众医疗救助起付线,免收住院押金;逐步提高医疗救助比例和救助标准,目前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救助比例已提高到80%以上;对因患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或者患重特大疾病需要长期门诊治疗的困难群众,开展门诊救助。
对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报销后,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仍过重的困难群众,给予“二次救助”。将因重特大疾病造成灾难性支出的家庭,纳入支出型医疗救助对象范围,开展因病致贫医疗救助。2020年前三季度,全省共支出医疗救助资金15.61亿元用于门诊和住院救助,救助困难群众317.24万人次。
据统计,2016年以来,广东全省建档立卡相对贫困人口中累计近64万因病致贫返贫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确保了广东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路上,不让一个困难家庭因健康问题掉队。
多管齐下▶▷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2020年5月25日,一场云端“把脉”在广州和韶关进行。
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医院的7名知名专家与韶关本地专家通过远程会诊平台,为省里挂牌督战脱贫攻坚筛查的南雄10名因病因残致贫且有康复预期的大病患者“把脉开方”。
要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对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非常关键。但因为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小病熬一熬,大病去省城”曾经是不少基层群众看病的选择。如何才能更好地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广东“下血本”推动问题的解决。广东先后启动实施强基创优三年行动和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建设攻坚行动,统筹财政投入612亿元,“软硬兼施”提升基层服务水平。
2017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明确三年各级财政统筹投入500亿元,实施七大类十八个项目,软硬件同步推进,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47家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是其中的首要任务,也是重中之重。如今,“家门口”的中心卫生院不但旧貌换新颜,还能看常见病、多发病了。目前,47家中心卫生院中,平均每家能够治疗近1400种病种、开展100余种手术和诊疗,其中31家已具备完成部分高难度三、四级手术的能力。
在广东省、市、县、镇、村五级远程医疗体系下,偏远山区的患者可以在“家门口”看大专家。通过“强基层”等项目的建设,广东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全方位提升,2020年上半年广东县域内住院率86.9%,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大病、看好病。
防患未然▶▷
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每年都能享受好几次省级专家的诊治,身体也逐渐好了起来。”2020年6月30日,广东省人民医院、省第二中医院在广东清远英德横石水镇卫生院开展义诊活动。专家们根据群众疾病谱,为全镇群众送医送药,并提供健康咨询。前来参加义诊活动的居民纷纷“点赞”。
要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就要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广东大力强化健康危险因素控制,贫困地区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升,为群众筑牢“健康守护墙”。
目前,广东全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补助经费标准由2016年的45元提高到2020年的74元,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由2016年的12类增至2019年的29类,已基本覆盖居民生命全过程。
在“互联网+”时代,广东还大力推进“互联网+健康扶贫”,成为了与国家卫生健康委签约共建“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如今,广东的省级远程医疗平台全面上线,实现20个省级远程医疗中心、56家县级人民医院、1146家乡镇卫生院和2377个村卫生室信息联接和远程医疗全覆盖,帮助基层医务人员快速提升服务能力。
广东还创新信息健康扶贫方式,启动健康扶贫AI医生进乡村项目,为全省2277个省定贫困村卫生站配置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包,家庭医生可随时随地问诊智能助手,实现动态监测贫困人口健康状况和贫困村远程医疗全覆盖。
■一线案例
带来光明的“爱心接力”
2021年的春节,广东清远英德横石水镇横石社区村民华望文感到由衷的高兴。
因为家族遗传等因素,华望文的4个孩子中,有3个都有先天性白内障。上万元的治疗费用,让这个刚脱贫的家庭有些“望而却步”。了解医保报销力度和精准帮扶的政策后,华望文在驻村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带着孩子们去医院治疗。
2020年10月,他4岁的二女儿在英德市人民医院进行了手术治疗,恢复顺利。但2岁半的三女儿和年仅6个月的四女儿,需要去广州进行更专业的治疗。
在多方“爱心接力”下,2021年1月28日,两个孩子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进行了手术治疗。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郑丹莹教授介绍,三女儿的眼睛发育情况较好,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术后,还进行了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四女儿年龄太小,只进行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术,后续还要跟进复查。
“以前不敢想她们的未来,现在对生活有了新的期待。”华望文卸下了心头大石,开心地笑了。
为了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广东的扶贫干部们仍然坚守在一线,让更多像华望文这样的家庭能够得到及时帮助。
对于困难群众的“一站式”结算,则让华望文彻底地打消了后顾之忧。广东省医保局率先在全国实现省内和跨省就医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一站式”直接结算,确保困难群众不因费用报销难的问题不敢看病、看不起病。
据统计,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全省困难群众异地就医“一站式”结算7.48万人次,医保基金支付10.66亿元,其中医疗救助资金支付1.7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