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棉花背后的全球产业争夺战

3月25日,一名路人从广州太阳新天地商场的H&M门店前路过。南方日报记者 徐昊 摄

一颗棉花,轻若鸿毛,却牵动万千企业,可以从中窥见全球产业格局的新变化。

记者走访发现,目前,越来越多的广东企业利用新疆棉花创新研发,提升产品层次,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更重要的是,一个棉纺全产业链正在国内成型:广东借助无人机等新技术助力新疆棉花生产,优质棉花原料加上深圳等地崛起的服装设计力量,匹配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产业基础,形成强大灵活的跨区域产业网络,成为应对外部冲击的最大“底牌”。

品质享誉业内,新疆棉花不愁销路

外资品牌不采购新疆棉,是否会导致国产优质棉花滞销?广东服装行业的业内人士认为无需担心。

“2020/2021年度我国棉花产量约595万吨,总需求量约780万吨,年度缺口约185万吨。其中,新疆棉产量为520万吨,占国内产量比重约87%。”广东省服装行业协会会长卜晓强表示,新疆长绒棉拥有世界顶级品质,长年供不应求。

中国知名设计师、广东普丽衣曼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邓兆萍说,新疆棉品质优,其售价位列国际行业前列,大多使用在中高端服装上,“中国消费市场这么大,中国服装品牌那么多,完全能消化外资品牌不使用新疆棉的量。”

事实上,H&M声明发酵后,安踏、美特斯邦威、李宁、森马、鸿星尔克、茵曼等数十家国内品牌纷纷发表声明支持新疆棉,涉及服饰、日用品等广泛领域,其中不乏广东企业的身影。

广东本土时尚集团汇美公司就是新疆棉使用大户,去年仅茵曼品牌全年棉料采购占比为面料的70%,其中,新疆棉占比约80%。

“我们的无尘棉,采用新疆塔里木盆地日照3000小时的棉花,用特殊工艺纺纱织成,手感非常舒适。”都市丽人董事长郑耀南说起“无尘棉”十分自豪。该类产品2020年刚上市,4个月就销售20万件,今年预计最少销售百万件。

从广东到新疆,国内各区域正在不断走向产业深度协作。

郑耀南说,考虑产业链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成本管理,他们计划从棉花原料、到产品制造整个链条加大布局和投资,包括与新疆棉花种植基地进一步紧密合作。

与此同时,广东与新疆的棉花合作正在取得丰硕成果。

新疆东纯兴集团是广东援疆的标杆项目,目前100万纱锭建设项目全部达产,近期还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兵团三师等共同出资设立了“新疆草湖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基金”,推动产业链整体升级。

广东本土服装品牌能否“借机上位”?

H&M宣称拒绝使用新疆棉花的言论引发广泛声讨和抵制浪潮,广东本土服装品牌能否利用这个机会进一步发展?

拥有完善纺织服装产业链的广东,正在努力破解服装产业品牌高端化难题。记者调研发现,尽管生产制造中心已经逐步转移至长三角,但“深圳设计+江浙生产+上海销售”的新型互动模式开始浮现。

深圳设计的崛起不容小觑。比如新锐内衣品牌“Bananain蕉内”,就以新技术频频吸粉,2020年天猫“双11”品牌销售额位列第三,A轮融资后估值达25亿元,成为近十年来估值最高的内衣公司。

而在广州、佛山、东莞等地,一系列国潮品牌服饰也在崛起。

在广州,Mo&CO.以独特的设计与剪裁迅速赢得市场,通过线上渠道实现全球销售;茵曼则以“棉麻艺术家”定位的原创设计圈粉,成为国内成长速度快且具有代表性的网络服饰零售品牌。

而在佛山,潮牌HEA以“醒狮新世代”的小狮子IP形象突围潮牌市场,目前已在北京、天津等全国各大城市开设门店。

全球竞合,依托内需市场争取话语权

《棉花帝国》一书指出,近代以来,棉纺工业技术的推陈出新和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西方国家与全球南方国家的经济分工,前者控制核心技术和最大比例的利润分成,后者提供原材料和消费市场。

如今,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和地区逐步实现工业化,这种格局正在被打破。新疆原料+深圳设计+长三角制造,类似这样的协同分工让我国在全球棉纺工业网络上,能力不断攀升,韧性持续增强。

“中国具有全球最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基础,特别在全球内衣行业,大部分产业链都在中国,包括原材料、辅料和配件,在国内均能快速找到。”在郑耀南看来,去年遭遇疫情,但中国服装业生产能力迅速恢复,就是实证之一。

在国际服装行业供应链沉浸多年的肖伟,去年回归国内一家品牌服装公司,仍负责供应链管理。

“我在很多国家工作过,包括东南亚、甚至非洲。我发现,在保障供应链稳定性方面,中国是做得相对较好的。”肖伟表示,发展环境稳定,政府对自然灾害或其它风险灾害等异常处理的能力强。“对任何一个品牌来说,确保供应链的安全性、持久性都很重要。”

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我国生产的棉花约占世界棉花的20%,其中绝大部分来自新疆。由于上述产业链循环的基础,国内产业在面对冲击时更加从容。

广东省纺织工程协会副理事长陈茜微表示,近年来,很多原本以外贸为主的广东企业更多将目光转向国内,出口占销售比重逐步下降到四五成。

“自2020年三季度美拟对疆棉实施禁令的消息传出后,国内企业就已经开始作出调整,重点挖掘内需,并积极开拓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非洲等地的市场。”华泰期货棉花研究员徐亚光认为,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加深、RCEP协议的签订,与其他纺服消费国及生产国的协作将有利于产业链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对我国来说,保持自身经济稳定,稳步扩大内需仍然是争夺棉纺行业话语权的基础和内功。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认为,H&M发表抵制新疆棉花的声明,不排除是一种对供应链的打击手段。“中国至今仍是棉花进口国,欧美对于新疆棉花的限制不会造成颠覆性风险,国内缺口就可以消化。”

梅新育认为,国内纺织产业越来越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心位置,短板是标准控制力不足。此次事件如果处理得当,将有力推动我国高品质棉花认证体系的发展。他建议,鼓励更多大型服装品牌和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企业,关注技术导向的中国认证体系,进而增强我国对供应链的主导权并且和愿意合作的贸易伙伴合作。

南方日报记者 王彪 昌道励 欧志葵 苏力 陈晓 张艳 实习生 隋明润 高戈匀 徐烨灵 林广豪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