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这类人才比香港少近3万人?巨大市场缺口为香港带来机遇

香港向心力,湾区新活力!南方都市报联手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与香港各界知名人士,共话同心发展,共筑湾区未来。

近日,南都记者视频连线国家财政部聘任的第三届管理会计咨询专家、香港工商总会青年网络主席潘国政。说起大湾区,他思维活跃,不仅关心如何吸引香港年轻人踏出第一步,而且还以专业的眼光,看到了内地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后给香港会计服务业带来的巨大机遇。

谈及香港的未来五年,他充满激情地说:“爱国者治港”,可视为中央向香港有志青年释放了一个好的信号。对香港年轻人而言,是好事,更是机遇。愿为香港昌盛服务的,可以走出来。

潘国政,香港工商总会青年网络主席,香港商界会计师协会副会长。国家财政部第三届管理会计咨询专家,中国星火基金会顾问,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专业委员会港区副主任,广州市海珠区第十五届港澳政协委员。

1/

中央给香港派了三颗定心丸

南都:从去年国安法落地再到今年全国人大通过完善香港选举法的决定,最近香港社会有没有进一步稳定?

潘国政:香港自黑暴事件发生以来,到去年7月1日国安法正式生效之前,商家、企业主管及专业人士,对于香港的前景都感到不乐观。处于那样的环境下,香港经济民生得不到应有发展,有些行业初现停滞迹象。

今年3月11日,全国人大通过完善香港选举制度方案,我觉得这好像给香港打了两针疫苗:第一针是给香港经济固本,第二针是给香港特区政府一个有效发挥的空间,可以让他们在更长远的政策范畴内去改善香港的经济和巩固香港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

并且中央政府给了我们三颗定心丸:第一颗是对香港前景的信心;第二颗是对抗击疫情的决心;第三颗是在中央政府支持下的安心。

在这次疫情中,大家有目共睹,看到不同国家面对这次疫情暴发时应对和处理疫情的态度,管制方法及效果,一些欧美国家对所谓“自由”的不同理解。毫无疑问,中国是做得最到位,也是最出色的。我国派专机把疫苗送到不同的国家,令我十分动容和感慨,这是对我国科技发展的肯定,对我国疫苗的肯定,也是我国国际形象的提升。我相信香港的众多市民也会感受到,只有国家富强,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2/

在“一国”的前提下发挥“两制”的优势

南都:你如何理解“爱国者治港”?

潘国政:我觉得就像经营一个全球网络的企业集团,里边有着不同的优质公司。这些公司就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请一位CEO回来,请一个管理团队回来,却都不以集团和股东利益为出发点,这样如何去主导整个集团的发展?而且,不同的管理层,也一定有不同层级的汇报机制。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同样是命运共同体,香港的管治者更应从整个民族福祉、整个国家的利益着想,共同将爱国及爱港之间的桥梁搭建好,令整个体制发展得更加畅顺。

南都:国家一直希望香港能发挥“一国两制”的优势。

潘国政:说到“一国两制”,香港有些市民和商人一般都偏向于两制。其实内地的制度,也有其强项所在。我们不难看到,在改革开放40多年里,内地是从一穷二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在体制架构上,也在不断完善。在“一国”的基础和前提下,发挥“两制”的不同优势,香港需要利用自身国际市场经验和金融便利性等优势,立足服务大湾区的市场,然后辐射全国市场。另一方面协助大湾区内地城市一起开拓国际市场,一方面挖掘内地市场潜力,拓展自身。

3/

帮助香港年轻人踏出第一步很重要

南都:你如何理解大湾区战略给香港带来的发展机遇?

潘国政:香港过去比较集中发展金融、服务性的行业。如果年轻人在大学不是学习关于金融、服务的科目,而是专修科研﹑文化或设计,可能在香港难以得到全面发挥。

香港只有760多万人,而整个大湾区加起来有7000多万人口。在香港向上流动的机会慢下来的情况下,大湾区恰恰给香港年轻人一个可充分发挥的机遇和平台。

2019年1月,参加香港工商总会访京团拜访国务院港澳办,受到张晓明副主任(右)接见。 受访者供图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香港很多年轻人,读书生活都从未离开过香港。年轻人在大湾区就业,需要通过一些招聘平台在内地找到就业机会。如何能够帮助他们踏出第一步,投身到大湾区中去?我认为获取资讯的渠道很重要。

能不能打造一个人力资源资讯平台,并请相关政府部门在香港举办多种形式的就业政策宣讲,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内地的发展现状和相关政策,帮助年轻人提振信心,并愿意到大湾区内地城市找到他所需要的就业岗位?

或者与香港企业合作建立一个项目合作平台,让香港年轻人可以用两年时间在大湾区工作体验,然后再调回香港或澳门工作。比如可以考虑从资讯科技、会计等专业作为切入点进行尝试,逐步推进。

另外,大学生的实习工作项目,可考虑加大政府间的合作,在原有实习规模上加大实习学生的岗位、人数的辐射面,进一步拓展青少年对国家和大湾区的认知和了解。

4/

香港会计界的重大发展机遇来了

南都:在大湾区人才的互联互通方面,国家出台了专业人才资格互认的政策。作为一名资深会计师,你有哪些切身体会和建议?

潘国政:香港会计界很早就与内地会计行业建立了密切联系,相互之间有业务往来。现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允许具有中国注册会计师资格的香港会计师去内地创业,开创自己的会计师事务所,用自己的人脉去提供专业服务,和世界接轨,我觉得这是很鼓舞人心的事。

根据中注协统计数据,广东省注册会计师只有6700多人,而香港有34000多人。而且香港会计界有丰富的服务经验,特别是针对海外上市、海外市场监管要求、海外法律税务等方面。

随着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大湾区不少公司逐步壮大走向上市,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会计专业服务的重要性。这个市场缺口很大,相信这是我们香港会计界的一个重大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内地经济快速发展,涌现出越来越多创新商业模型,例如共享经济、数字经济、区块链等,相信这些可以促进香港会计师在实际应用上提升和创新现代专业服务水平,并与内地同行一起推进会计准则的融合。

但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角度看,当前香港会计专业人士在大湾区就业仍存在执业资格全方面认可以及对内地城市文化认知的这两大问题。

因此,个人建议尽快研究两地会计师执业资格互认,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先行设立中国注册会计师(港澳类别),无需再次考试,只需要在内地注册备案,即可提供等同于中国注册会计师效力的资格认证。

另外,搭建专业合作服务产业园,可以采取担任内地事务所合伙人开展非鉴定业务;如医学界借鉴香港部分的生活医疗设施和服务体验,让香港专业人士有个渐进式的融入过程。

香港会计界在服务商界的过程中,会牵涉到不同的产业,需要不同种类的专业人士配合。香港服务业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为专业人士能够集中到像香港中环这样其实并不大的地方。内地城市是否也能复制一个“中环”出来呢?在一个区或一栋楼,将进入内地的香港专业人士集中在一起,从而产生一种协同效应,一起去服务大湾区。

5/

“爱国者治港”让有志青年站出来

南都:为支持港澳青年回内地创业,广深等九市也出台了不少扶持政策,如何宣传才能让更多香港年轻人知悉?

潘国政: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优惠政策,但香港的传媒在报道时,未必“紧贴”当地的政策。

如果像旅行一样,香港这边由领队带过去,落地后再找个当地导游,当地政府或合作伙伴的资讯就能很快了解和掌握,发挥到协同效益。

大湾区及香港一定要有平台,比如传媒或某机构可以与当地有资源,有网络的团体互通合作,香港吸引一群领队,和当地接洽,到一个平台去,我相信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能担任这样一个重要角色。

2019年3月20日,作为区政协委员出席广州海珠区两会。并发表《关于发挥港澳人才效能,深入配合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战略实施的建议》的报告。 受访者供图

南都: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你认为香港年轻人如何参与其中?

潘国政:在国家“双循环”政策带动下,我们进可攻,退可守。香港可以倒过来看周边城市的快速发展,这也证明内地市场的潜力巨大。只要商家努力,年轻人努力,就可以通过近在咫尺的大湾区市场去创业,从而实现梦想。

“爱国者治港”,可视为中央向香港有志青年释放了一个好的信号。对香港年轻人而言,是好事,更是机遇。有志者,有担当。愿为香港昌盛服务的,可以走出来,去向世界证明中央给香港打的那两针“疫苗”已发生功效,让香港的经济在未来五年规划中翻一番,改善民生。年轻人可以在“十四五”期间的五年时间里,把“香港故事”讲给全世界人听,把香港蓝图描绘得更加绚丽多彩。

总策划:梅志清 戎明昌

执行策划:王海军 王卫国

统筹:黄海珊

采写:南都记者 黄海珊 实习生 吴琳 王诗琪

视频:南都记者 张驰 李鑫 张静薇 杨景博 实习生 刘雨薇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