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广州4月7日电 (王坚 赵彦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两年来,广州市南沙区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完善创新发展机制,积极推动粤港澳科技创新发展。2021年,中国启动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南沙更被直接“点名”,赋予推进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支持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使命。
建设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 打造广深港澳科创走廊枢纽节点
目前,在已动工的明珠科学园内,中国科学院大学广州学院、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逾十家中科院系科研机构正加快建设中,一大批重点围绕深海、深空、深地等领域的科研院所已在南沙形成集聚态势。
南沙正着力打造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枢纽节点。目前,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已成为港澳科技成果面向内地最重要的技术成果转换平台。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计划2022年9月正式开学,将成为两地科研对接合作、科技创新协同和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的强有力支撑。
在粤港澳三地规则对接创新上,南沙率先开展跨境科研资金使用,通过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向香港科技大学拨付香港分部2019年建设经费和港澳科研开放基金。
此外,华南技术转移中心线上平台以科技创新券“全国通用通兑、即兑即付”为核心的改革举措获得国务院认可,列入《国务院第三批支持创新改革举措推广清单》,助力港澳科技团队成果落地。
研究打通科创合作堵点 粤港澳规则对接平台助推科创要素流动
2019年,南沙携手暨南大学率先打造全国首个常态化粤港澳规则对接平台,逐步建立起南沙与港澳各界常态化联系及调研走访机制,促进粤港澳三地政府、业界、智库的常态化、全方位深入交流活动,深入研究探讨规则衔接的政策诉求和解决路径。
南沙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平台成立以来,在全面推动南沙与港澳的规则制度对接,加快实现粤港澳三地“联通”“贯通”“融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为进一步联合港澳科技研发力量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2021年以来,粤港澳规则对接平台聚焦三地科技创新要素对接合作,在南沙重要科研平台和企业开展了一系列调研研究,力求找准症结,争取突破。
南沙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总体来看,粤港澳三地在政府架构、法律条款、科技创新管理理念等方面的具体差异,客观上成为了港澳科研科创团队的深度参与三地合作项目的阻碍,给科技创新领域合作带来了一系列障碍。
其中,港澳强调市场主体导向,管理深度多限于基本原则,一定程度上利于激发创新活力,但同时政府在科技创新方面引导能力和政策扶持力度不足;而内地政府着眼于宏观调控,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更清晰的规划、目标与系统的监管,管理层次较为明确和具体。
该负责人介绍,以身处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前沿的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为例,两地在科研项目申报、经费管理、项目审核及后续监管、评估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对香港分部的运营构成了一定挑战,这些共性问题也影响了其他港澳科研机构与内地合作项目的参与度和顺畅运作。
据了解,位于南沙的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面临科研设备、物资跨境机制的优化需求,在未来的港科大(广州)运营中,也对相关设备资产、物料的跨境调用有更高的灵活度要求。
随着三地科技创新合作活动愈加丰富,推动科研科创领域的政策、规则更通畅连接已成为粤港澳普遍共识。
下一步,南沙将从多方面着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包括:加快建设以南沙科学城为核心的大湾区科技创新策源地;并加快建设国际化人才特区,建立健全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构建海外人才高端创新平台,激发科研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同时,优化完善与港澳科技协同创新机制,打造华南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高地,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