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运行延续了去年以来的稳定恢复态势。其中,粮食安全形势总体向好,物价平稳运行具有坚实基础,基础设施投资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以上。随着投资新动能不断壮大,下一步将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提前布局并积极培育发展未来产业。
日前,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炉,我国经济运行延续了去年以来的稳定恢复态势。其中,粮食安全、物价走势、铁路投资等问题引发关注。
“当前经济运行总体上仍处于恢复发展期,一些经济指标的同比呈现高速增长,与去年同期基数低、今年春节就地过年工作日增加等带来的不可比因素有关。”在4月1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我们必须保持定力,坚定信心,正视困难,扎实办好自己的事。”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较强,储备流通体系安全可靠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发言人介绍,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向好。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较强。自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2020年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棉糖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也有保障。
储备流通体系安全可靠。我国粮食库存数量充足、质量良好、储备安全,特别是稻谷和小麦两个口粮品种库存能够满足一年以上消费需求,36个大中城市主城区及市场易波动地区的地方成品粮油储备达到15天及以上市场供应量。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在促进粮食生产、提升粮食保供能力方面该如何发力?
发言人介绍,深入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重点抓好几项工作,包括聚焦耕地和种子推进项目建设、加强大型灌区建设与改造、积极谋划推进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等。
今后一个时期,物价将运行在合理区间
今年以来,在大宗商品价格加速上涨之下,全球通胀预期升温,引发各方关注。如何看待当前的物价水平以及全年的通胀压力?
“总的看,这是全球经济逐渐复苏、供需关系短期调整、流动性宽裕以及投机炒作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具有修复性和阶段性特征。”发言人说,世界经济复苏仍不稳定、不平衡,大宗商品供需两端并没有出现整体性、趋势性变化,价格不具备长期上涨的基础。
发言人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物价走势客观上会受到外部因素影响,但这种传导影响总体上是有限的、可控的。
“我国有强大的国内市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有足够的韧性和潜力,同时,我们有充足的宏观政策空间,产业循环、市场循环、供求循环明显改善,新发展格局正在加快构建。因此,物价平稳运行具有坚实基础。”
发言人判断,今后一个时期,物价将运行在合理区间。“食品和服务在CPI中占比高,且受国际因素影响较小;同时,工业消费品产能充足、供给充裕,市场竞争充分,价格有望保持基本平稳。预计今年CPI同比涨幅总体呈温和上涨态势,能够保持在全年物价调控目标以内。”
着力加强普速铁路建设,有序贯通“八纵八横”高铁通道
投资是备受关注的增长引擎。随着各地积极推进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和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投资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以上。一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9.7%,比2019年同期增长4.7%。其中,铁路运输业投资同比增长66.6%,增幅领先。
但是,铁路建设也暴露出片面追求高标准、重高速轻普速、重客运轻货运、重投入轻产出等问题,亟待得到妥善解决。
针对这些问题,日前,《关于进一步做好铁路规划建设工作的意见》出台(以下简称《意见》),规定既有高铁能力利用率不足80%的原则上不得新建平行线路;规范城际、市域(郊)铁路发展,严禁变相建设地铁、轻轨;明确了时速350公里、250公里和200公里及以下不同速度标准铁路的规划建设条件;明确城际和市域(郊)铁路建设规划调整要求。
发言人说,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坚持高速普速并举、客运货运并重、新建改建结合、东中西部统筹,全面推进川藏铁路建设,着力加强普速铁路建设,有序贯通“八纵八横”高铁通道,整体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城市群、都市圈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建设,形成层次清晰、结构合理、功能互补、一体衔接的现代化铁路网络。
提前布局并积极培育发展未来产业
在创新驱动战略引领下,投资新动能不断壮大。一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7.3%,两年平均增长9.9%,明显高于全部投资。
除了高技术产业,未来的产业投资空间在哪里?“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前瞻谋划未来产业。什么是未来产业?
发言人介绍,未来产业发展特征可概括为四“新”。一是依托新科技。未来产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是基于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并依托于技术之间、技术与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二是引领新需求。未来产业可更好满足现有需求,还将创造新的应用场景和新消费需求。三是创造新动力。未来产业将引导市场主体向更先进的生产力聚集,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是拓展新空间。未来产业将不断突破认知极限和物理极限,提升社会生产力水平,拓展新的发展和生存空间。
“下一步,将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提前布局并积极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发言人介绍,从领域上看,重点是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