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记者/曾美玲 唐子湉)“长虹飞架接珠江,相照相携同展望……”在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剧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省级传承人梁锦麟铿锵有力的粤韵响起。一曲《一桥飞架伶仃洋》,令台下港澳交流团的青年听得津津有味。
“粤港澳三地文化同根同源,不分彼此,粤剧一直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广东粤剧促进会会长倪惠英从事粤剧表演艺术超过50年,她说,正是在粤港澳联合申请推动下,2009年粤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近年来,广州市戏剧家协会主席欧凯明每年都会到粤港澳大湾区各地演出,并走进澳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戏曲艺术讲座。“促进大湾区青年交流,唤起年轻一代的情感认同,要发挥好粤剧曲艺在文化交融中的纽带作用,扩大岭南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他说。
除了粤剧,岭南文化传承在大湾区各地以不同形式进行着。
在惠州叶挺将军纪念园,“小小讲解员”陈浩宇正抑扬顿挫地向游客讲述着叶挺将军的革命故事、腾云学堂的构造和历史由来。“当讲解员对我来说也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过程。我一定会坚持讲述历史、传播文化、弘扬精神。”陈浩宇说。
“爱国主义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叶挺纪念馆馆长秦蓝说,除了举办“小小讲解员”活动,该馆还举办了线上活动,运用虚拟主播、AI语音生成等新技术,吸引青少年群体关注。在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举办的“民族英雄叶挺将军”(澳门)展览,也推动了粤澳文化交流。
在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一张清光绪八年(1882年)的华侨护照,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每个护照背后,都有我们江门人为生计远走他乡、出国打拼的故事。”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院院长刘进说,得益于江门五邑地区许多华侨有意识地留存家族文献文物,这些蕴藏着东方大国近百年来发展史的小小护照,才得以保存下来,作为文化传承的佐证。
“目前,我们正积极筹办第二届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争取将之打造成为全球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商贸合作平台,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湾区故事、江门故事。”江门市市长吴晓晖说,未来,江门将深入开展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在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出入境等方面给予更多便利,引导更多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回乡发展、为国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