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东新闻4月30日电 题:“K型复苏”现象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作者:穗协声
全球疫情仍在发展演变,人们对经济恢复正常的期待越来越迫切。近期,很多学者注意到一个新的现象——美国经济“K型复苏”。什么是“K型复苏”?“K型复苏”产生的原因是什么?“K型复苏”将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什么是“K型复苏”
众所周知,新冠疫情发生后,美国经济很快陷入萧条。为此,美国政府实施了一轮又一轮的较大力度的经济刺激政策,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货币量化宽松政策。
由此,美国经济从2020年第三季度开始回暖复苏。第三季度比第二季度环比增长33.4%,第四季度环比增长4%,经济降幅有所缩小。但同以往经济危机后触底反弹的“V型”“U型”复苏明显不同,当下美国经济复苏在曲线上表现为“K型”。
K的两臂表示复苏的程度和现状,上臂代表复苏速度较快的科技型企业、大型企业和虚拟经济部门及其从业人员,下臂代表复苏速度较慢的非科技型企业、小型企业及其蓝领工人。因此,K型复苏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分化,即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企业以及不同人群从危机走向复苏呈现出显著的不平衡性。
“K型复苏”虽然最先描述的是美国经济复苏状况,但就其复苏分化这一本质特征来说,是一种全球性普遍现象。一是除我国外,发达国家的复苏总体上快于发展中国家,快于新兴经济体国家和地区。二是世界金融经济的复苏快于实体经济的复苏。三是世界各国高技术经济的复苏快于其他经济的复苏。四是知识型、技术型阶层人员在就业与收入方面,最先走出疫情的困扰,而其他非知识型和技术型阶层的人员仍然深陷疫情困扰之中。
我国2020年成为在全球大型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某些“K型复苏”迹象。从区域看,高技术产业发达的地区与城市,如沿海地带的深圳、杭州等,经济增长的现状和前景相对优于其他地区与城市。从行业看,金融经济、平台经济、高技术经济等增长明显优于其他类型的经济,特别是优于受疫情严重影响的旅游、航空等行业。
客观地看,在全球范围内,“K型复苏”是一把双刃剑。从负面影响的角度看,由于大量的传统企业处于复苏相对乏力状态,这不仅会损伤大量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元气,也会影响到民众基本生活用品和服务的供给,影响普通人群的就业,从而加剧社会的贫富分化,引起社会矛盾的激化。
全球化时代,外部传导风险对我们的影响日益明显。同时,由于各国为了抗击疫情影响下的经济萧条,大多采取了力度较大的财政货币政策,“K型复苏”在客观上有可能助长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从而在实际上抑制实体经济的发展。当然,从正面影响的角度看,“K型复苏”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重要资源朝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方向集聚,在客观上淘汰一批在技术、环保等方面落后的产业与产能,加速产业的转型升级。
为什么会产生“K型复苏”
要理解“K型复苏”产生的原因,首先要理解经济危机的一般本质特征。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告诉我们,经济危机也是一种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经济危机发生后,资本雄厚、技术领先的企业将其当作一次资本扩张、技术升级的机遇。这些大企业通过企业兼并、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等手段,最先从危机中复苏。而那些资本弱小、技术落后、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企业,则在危机中被淘汰。因此,任何经济危机的复苏,在某种程度上,都有“K型复苏”的分化特征。
全球经济复苏的K型特征之所以十分明显,且成为全球性的普遍现象,与当今国际经济社会和技术变革以及疫情影响紧密相关。
一是技术革命加速的因素。特别是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生物技术,更是影响着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处于技术革命领先地位的国家、地区和企业,在经济危机中必然具有强大的抵抗力,在经济复苏中也必然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二是全球化和网络化的因素。在全球化和网络化的背景下,催生了一大批跨国公司和网络型平台企业。这些企业有强大的风险抵抗能力,也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
三是宏观调控的因素。面对新冠疫情突然袭击下的产业链供应链断裂,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停摆,各国各地区采取了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产业扶持政策等宏观调控措施。实力强大的国家和地区,表现出了强大的调控能力,由此拉开了经济复苏水平的差距。
尤其要注意的是,由于美国等国家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实体经济萧条的背景下,大量资金流入股市等虚拟经济领域,造成了虚拟经济领域复苏程度大大领先于实体经济领域的不平衡现象。如果美国继续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其引起的通货膨胀必然会输出到全球其他国家;如果美国再采取加息政策,又必然会引起资本回流,严重挫伤全球股市。这将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复苏带来更大困难。
“K型复苏”现象对我们的启示
经济“K型复苏”现象的产生,既有疫情影响因素,也有经济危机的一般特征;既受宏观调控的影响,也与当今新技术革命相关。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网络化背景下,经济“K型复苏”现象必然会产生全球性的影响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会影响到我国企业的生产经营、老百姓的就业和生活、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需要认真研究和对待。
从企业生产经营者的角度看,应对经济“K型复苏”,要采取以下应对策略:
一是要注重提升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尽可能地采用先进设备、先进技术和先进工艺,生产和提供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有条件的企业,无论是新兴产业还是传统产业,都要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二是要树立协同发展、抱团发展的理念。此次“K型复苏”现象也表明,大型企业、内部产业链供应链比较完善的企业,也具有强大的抗萧条能力。大型企业,要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和协同创新的理念,同众多中小型企业组成共同体。中小型企业,要积极主动融入由大型企业主流产品领头的产业链之中。
三是企业和企业经营者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前提。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及其产品,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就会失去消费者的认同和支持。因此,企业在应对此次疫情背景下的经济萧条过程中,要克服困难、善待员工,在安排员工就业、维持员工工资收入水平等方面多下功夫。只有这样,员工才会和企业同心同德、共克时艰。
四是实体经济企业要坚守发展实体经济的底线。不要为某些虚拟经济的一时虚旺而伤及自身,无数事实证明,过度投机于某些虚拟经济,其实到头来还是伤害了企业发展的根本。
对于就业人员来说,在整体经济下行和“K型复苏”现象的背景下,需要采取如下积极的应对措施:
一是要有更换工作岗位的心理准备。在疫情的影响下,一些行业深受打击,如旅游、电影、培训、会展,以及相关的产品制造等,就业人数大为减少。此外,在技术创新加速推进的背景下,一些旧部门加速消失,新部门不断涌现,也造成了就业岗位的不稳定。这就需要正确面对这种状况,将工作岗位的变换当作常态。
二是要加快知识更新、技能更新。“K型复苏”现象背后有知识和技能的因素影响,有产业技术先进和技术落后因素的较量,必须不断自觉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能够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
从政府的角度看,需要正视“K型复苏”现象的存在,并采取恰当的调控措施,既要保障好底线民生,又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积极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
一是要大力扶持科技型和民生型中小微企业发展,支持企业特别是正处于上升期的企业,积极主动适应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对于广州而言,必须推动打造“广州制造”和“广州服务”品牌,提升中国产品与服务的国内外市场占有率。
二是要支持重点产业在关键环节上形成本土产业链,实现企业间的协同创新、抱团发展。将关键技术开发和关键部件制造留在国内,与散布在世界各地的相关企业和部门组成一个互为支撑的企业体系。这也是一些大型企业在这次“K型复苏”中处于上风地位的奥秘之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