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已有多起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第三次全市大灭蚊来了

根据广州市统一部署,5月14日为全市第三轮集中灭蚊统一行动日。广州市爱卫办继续组织各街镇、各单位和居民分时段开展清积水、填洼地、清死角、灭蚊虫,彻底清理蚊虫孳生地。

据广州市疾控中心通报,今年以来广州已发现多起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输入性疟疾病例数较去年同期明显增加。目前广州正处于雨水季节,且气温逐渐回升,气候条件适合蚊媒孳生繁殖,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由输入引起本地传播的风险不容忽视。

为切实做好登革热等传染病疫情风险防控,切实降低登革热等媒介传染性疾病与新冠肺炎叠加风险,广州市爱卫办于4月30日—5月30日在全市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统一灭蚊行动,将专业防制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深入推进环境整治,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根据安排,4月30日、5月8日,广州全市各部门、各街镇积极行动,组织开展了两轮统一整治行动。全市各区共组织出动病媒生物防制专业人员9694人次,病媒防制专业器械4459台次,消除积水等病媒孳生地14442处,使用灭蚊药物5366公斤,开展灭蚊消杀3485万平方米。

近日,广州市疾控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对部分区的灭蚊效果进行抽查评估,结果显示,受检区域的成蚊密度较行动前有所降低,蚊媒孳生地较行动前明显减少,灭蚊集中统一行动取得初步成效。

灭蚊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落实政府、部门、单位和个人的“四方”责任,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参与。《广东省爱国卫生工作条例》明确规定,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等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媒生物密度,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避免和减少病媒生物危害的发生;单位和个人应当保持室内外清洁卫生,及时清除积水、垃圾,消除病媒生物及其孳生条件,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内。

广州市爱卫办要求各区各单位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组织开展蚊虫控制活动,做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清除孳生地;各区、各街(镇)、社区(村)加强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动员居(村)民进行环境卫生大扫除,翻盆倒罐,清除室内外蚊虫孳生地,做好辖区统一灭蚊工作。

广州市爱卫办也号召广大居民积极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自家做起,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同步配合做好室内成蚊消杀,清理各类积水,降低蚊虫密度,进而达到治本清源的目的。

【链接】广州有哪些常见蚊子?

1.按蚊:按蚊可在世界各地传播疟疾。

微小按蚊:在流动缓慢、清澈、岸边长有植物及有阳光可间接照射到的溪涧孳生。通常在3月、4月、5月及10月大量繁殖。

中华按蚊:在稻田、荒田及有水流过的草地孳生。成蚊在午夜比较活跃。

2.库蚊:库蚊可传播乙型脑炎、丝虫病。

三带喙库蚊:在水池、鱼塘、积水草地及水沟孳生。成蚊在晚间活动,天黑后一小时最为活跃,是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播媒介。

致倦库蚊:含有机物较多的积水(如污浊的死水、污水、湿耕地及细小器皿)均可孳生,是市区和郊区最常见、为数最多的蚊种。晚上叮咬动物和人,飞行能力强。在东南亚地区是传播丝虫病的主要病媒。

3.伊蚊:最常见的伊蚊种类为白纹伊蚊,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的传播媒介。其他种类的伊蚊可传播不同疾病。

白纹伊蚊:在小型积水(空罐、弃置的轮胎、竹木洞、坑洼等)孳生。日间叮咬动物和人吸血,飞行能力不强(约100米)。成蚊胸背和脚部都有白色间条,易于识别。是本地传播登革热病媒。

【记者】朱晓枫

【通讯员】穗卫健宣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