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听到了吗?那是珠颈斑鸠的叫声!”在佛山植物园的大树下,一堂生动有趣的环境教育主题课正在进行,孩子们在观鸟导师指导下,使用望远镜观察鸟类活动,近距离接触大自然。
这是在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举办的环保公益行活动的一个场景,也是佛山不断丰富环境教育活动的一个缩影。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理念也不断贯穿在佛山的绿色教育中。近年来,佛山依托自然生态环境,创新开展丰富多样的户外活动,打造环境教育“自然课堂”,让广大市民零距离感受环保。
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佛山市生态环境局组织亲子家庭走进佛山植物园,在观鸟导师指导下,开展环保公益行活动。(来源:佛山市生态环境局)
从娃娃做起环境教育寓教于乐
“快看,这只鸟嘴里叼了好多虫。”走在植物园的草坪边,佛山生态学会观鸟队公益观鸟导师谢志伟带着小朋友,手把手教他们通过望远镜观察鸟类活动。“一天中观鸟的最佳时机是清晨和傍晚。”谢志伟说,观鸟可以培养一个人的专注力,学会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5月的一个周六上午,近30组亲子家庭走进佛山植物园,在观鸟导师指导下,开展环保公益行活动。在绿意盎然的植物园里,他们细致观察各种鸟类,通过观鸟大讲堂了解小鸟与自然的关联,感受大自然的灵动。
佛山植物园是广东省、佛山市和南海区的科普教育基地,园内植物资源丰富,是开展生态环境教育的重要场所。园内还设有生态科普馆、蝴蝶标本馆、木材标本馆、科技成果馆、科普宣传栏等场馆。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从娃娃做起,这已经成为社会共识。2020年以来,佛山市生态环境局紧密结合佛山实际和地域特色,共组织了9场亲子环保公益活动,邀请小朋友和家长走进绿岛湖、镇安污水处理厂、燃气公司、瀚蓝环境公司等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提升他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携手共建绿色家园。
两部门联手推动环境教育进校园
蓝色的地球上铺满绿色的植物,大象、犀牛、羚羊、蝴蝶、小鸟等动物与人类在其中自然和谐共生,这是中学生罗敏诗用画笔描绘的“绿色家园”。2021年5月,佛山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教育局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开展“我的绿色家园”手抄报征集活动。
活动中,全市中小学生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用创意色彩展示心中的绿色家园,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截至6月初,手抄报征集活动共收到1400多幅作品,网络投票量达到13万多人次。
2021年是佛山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攻坚年”,佛山市生态环境局与市教育局两部门联手,组建全市“生态文明教育示范校园”俱乐部,加强环境教育,进一步提高全市中小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助力佛山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作为中小学生,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呢?”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禅城区东鄱小学教师梁少婷通过提前录制的环保“云课堂”视频,让全市中小学生实现同上一堂环保主题课,引导他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考。
不只是环保“云课堂”,近年来,佛山市生态环境局大力推进环境教育,以环保绘画比赛、环保云课堂、青少年环保创新大赛等多种丰富形式,引导全市中小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将绿色教育融入日常教学,组建全市生态环境教育讲师团,对学校、企业、社区等开展生态环境知识的普及,提升全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向公众开放特色环境教育基地
一池污水经过过滤、生化处理和沉淀后,到厂内的排水口时,变成干净透明的清水。2021年3月,15个亲子家庭走进顺德大良大门污水处理厂,见证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变清的过程。
大门污水处理厂是一间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同时也是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
近年来,佛山市生态环境局积极推进环境教育基地创建,全市共建成33个省级环境教育基地,数量全省第一。同时,市生态环境局充分发挥环境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环境实践活动。
根据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公布的2020年“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名单,佛山有3家单位获得这一省级荣誉。禅城区南庄镇罗园水乡、禅城区东鄱小学、顺德区勒流街道江义村分别入选2020年度“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
此外,佛山还逐步推进环境监测设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等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鼓励更多单位或企业申报成为向公众开放的环保设施。例如,作为“第七批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每年接待公众参观超1.5万人次,让市民亲身体验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置全过程,提升他们的环保意识。
疫情期间,佛山市生态环境局还将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活动“搬”到线上,开展“在线开放”,让市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开启绿色之旅。其中,瀚蓝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就推出“云导赏”科普课堂,让市民在家也可以来一场“云参观”。
为方便市民到环境教育基地“打卡”,佛山市生态环境局正研究开发环境教育基地预约查询平台,同时制作手绘电子地图,向市民公开环境教育基地的介绍、地址、开放时间、预约渠道等信息,推动环境教育基地和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
(作者单位:佛山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