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园社区临时居委会“履职”记:接过小区的防疫接力棒

鹤园临时居委会就医组成员将中药包转交给社区志愿者。受访者供图

6月23日上午10时,广州芳村鹤园社区临时居委会工作人员胡勇山、陈家威将一包重达40多斤的中药顺利交接给社区志愿者,这包药将被送往身患肺癌的小区居民陈伯家里。

前一天夜里,大雨。接到陈伯家属电话后,胡勇山、陈家威迅速赶往鹤洞大桥海珠入口。“特殊时期只能送到这了,老人在等药吃,接下来拜托你们了,感谢!”待家属说完,胡勇山接过对方递过来的沉甸甸的药包,想到陈伯的处境,他心里也是沉甸甸的,下意识地扛着药包在雨中跑了近1公里。

胡勇山和陈家威并不认识陈伯,由于原鹤园社区居委会人员被集中隔离,6月13日那天,他们和来自北片5个街道的共15名工作人员,星夜赶赴芳村支援,组建起了鹤园社区临时居委会。

接过抗击疫情的接力棒,这支队伍逐步接手鹤园小区的大小事务。截至6月23日,该小区成为芳村唯一一个仍在封闭管理的社区,临时居委会维持着社区的正常运转,让留守居民感受到来自“大家庭”的保障。

临“危”受命的支援团

正常的秩序在6月13日突然被打破。因楼上出现确诊病例,原鹤园社区居委会按下了“暂停键”。正在紧要关头,13日当天,一支由10人组成的支援小组进驻广船鹤园小区。这支队伍由来自金花街、西村街、华林街、桥中街和逢源街的工作人员组成,他们在最紧要的关头临“危”受命。

鹤园临时居委会负责人区燕明说。13日至15日,10人小组在不能与原居委会交接的情况下,几乎从零开始重启鹤园小区各项事务。短短两天内,10人小组创建了7本台账,深入到社区的毛细血管,将社区的全部基础数据摸查厘清。

工作节奏是紧凑甚至高负荷的,所幸的是,区燕明感受到了10人团队的“给力”。谈起十日来的工作,她哽咽了:“最深刻的记忆还是端午节那天,真的很感动,我们收到了节日慰问品——粽子,那时仿佛看到了一道曙光。我很感谢在这里认识大家,只要拧成一股绳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硬仗!”

实时更新摸清小区“家底儿”

眼下的广船鹤园小区有点安静,约一半居民被转运隔离后,余下的居民也足不出户居家隔离。自6月13至23日,小区内已连续10天无新增确诊病例,转运的压力也似乎随之减轻。

“数量下降了,但是,这些最后走的居民的工作最难做。”综合组组员潘敏杰说。

“那您到底愿不愿意走呢?愿意就给您下车单了,会有车在大门外等您。”一旁的综合组组员黄伟亮挂断了电话,他有些一筹莫展地和队友说:“这家人态度暧昧,总是不肯明确走还是不走。”

小组成员理解居民们的担忧:去哪里?去多久?这一切在上车前都是未知数。潘敏杰介绍,居委会及时上报大家的想法,尽力分解居民的顾虑,让被转运的人没有后顾之忧。此外,综合组成员徐铭透露,一些居民担心转运过程中发生交叉感染。对此,13日以来,临时居委会决定将每户居民分开带至小区转运点,并为大家准备了防护装备。

“现在我们一户户带人出去,虽然慢一些,但首先确保了安全。”潘敏杰介绍。

转走了多少人?还剩下多少人?这是社区管理人员必须摸清的“家底儿”。

为了搞清核心数据,综合组成员伍永恒等人每日收集整理鹤园小区49个网格的入户信息,自6月17日起,已归纳形成了每日小区内全部居民的管理台账。

伍永恒桌上摆着厚厚一摞网格入户清单,坐在电脑前,他将收集的信息逐个更新进电子表格里。他感慨地说:“这么多人冒着风险拿来的宝贵数据,我得好好维护。”

社区扁平化管理的中转站

摸清“家底儿”绝不只是为了几组冰冷的数据。自从详细掌握住户信息后,鹤园社区临时居委会的各项工作也跟着顺畅起来。

6月21日,居委会在更新信息时得知,小区内一位居民被送往医院就医,留在家中的老人无人照顾。当天上午,就在就医组成员送人看病的同时,内勤组同事已将饭菜转交给志愿者,请他上门送给独自在家的老人。区燕明表示,“信息更新得及时,所有情况我们就能及时掌握,最快为居民提供服务,这也是建立台账的初衷。”

鹤园临时居委会业务协调人、荔湾区民政局副局长杨少云透露,临时居委会建立的前3天,日均来电不少于1000个。“一个原本正常的基层治理体系,一旦进入封闭状态,就缺乏了正常运转的功能,亟需外界支援。”杨少云认为,社区居委会就像是信息的中转站,在收集、解决居民诉求的同时,需要向上反映工作的难点、堵点。

为畅通封闭区内的社区运转,广州市荔湾区白鹤洞街鹤园小区疫情防控攻坚现场指挥部下设九大攻坚小组直接与社区对接,实行扁平化管理。杨少云介绍,现场指挥部没有设立太多层级,就是为了方便第一时间直达基层,高效解决鹤园社区的紧急问题。

南方日报记者 郎慧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