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深蓝色的方形小盒,一个刻着塞尔维亚语的精致圆形木球出现在眼前。旋开木球,小小的一方泥土,被放在塞尔维亚地图形状的容器内——这是塞尔维亚总理布尔纳比奇送给中国赴塞尔维亚抗疫医疗专家组的礼物。
旋开木球,小小的一方泥土,被放在塞尔维亚地图形状的容器内。
援助塞尔维亚的82天,是这些来自广东的医疗专家们宝贵的经历,也是中塞“铁杆兄弟”友谊的写照。
专家组成员来自广东省疾控中心、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9位成员践行初心使命,带着大爱“逆行”,为塞尔维亚带去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经验、广东做法,为当地抗击疫情作出了贡献,获得塞尔维亚“保卫国家”最高荣誉奖章。
铁杆情谊,共克时艰
从1955年建交至今,中塞已经携手走过了66年的风雨历程。在塞尔维亚,人们总是说:“塞中友谊是钢铁般的友谊!”“中国人民永远是我们的好兄弟!”好兄弟、好伙伴、好朋友一直是两国情谊的“代名词”。
2020年5月3日,来自中山一院的3位专家成守珍、刘大钺、唐可京赴塞尔维亚进行轮换。
2020年3月15日,塞尔维亚因新冠肺炎疫情,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2020年3月21日,应塞尔维亚政府请求,中国政府派出由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组建的赴塞尔维亚抗疫医疗专家组,援塞医疗专家团队来自传染病防治、呼吸与危重症、急诊、感染、心理卫生等专业,覆盖了新冠肺炎防控救治的关键领域。赴塞尔维亚的飞机上,还满载着中国捐赠给塞方的口罩、呼吸机、药品和医疗物资。
在塞尔维亚,他们受到了最高礼遇。总统武契奇亲自到机场迎接,与每一个医疗队员行“碰肘礼”。武契奇将中国和塞尔维亚的国旗打了一个同心结,并深情亲吻五星红旗。这一幕迅速刷爆中国的社交网络。
还没来得及倒时差,中国专家们就马不停蹄地开始了走访,足迹遍布该国各大临床医院、公共卫生研究所、病毒检测实验室。专家组组长、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彭志强介绍,虽然当时塞尔维亚的确诊病例并不多,但核酸检测能力严重不足,国际往来频繁,也为疫情防控带来巨大挑战。
经过“摸底”了解,结合中国经验、广东做法,专家组向塞方分享了中国抗疫的“四早四集中”经验和“四抗四平衡”方案,还结合实际提出了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增加核酸筛查点、建设方舱医院、建立心理疏导机制等建议。
在中塞多方联动下,新的病毒检测实验室在贝尔格莱德迅速建设起来。“这是中国在欧洲帮助建设的第一个实验室,未来塞方计划改建为P3实验室。无论是疫情当下还是以后,对塞方的科研发展将带来助力。”彭志强说。
无惧艰险,深入一线
要了解新冠肺炎救治一线的情况,专家们必须进入隔离病房。
这是与疾病“正面战斗”的最前线。2020年3月25日,专家组来到贝尔格莱德一家收治重症病人的定点医院,实地考察医院布局是否合理。
这是来自中国的专家第一次进入塞尔维亚隔离病房。专家组成员郭禹标、林炳亮穿上防护服后,为了方便辨认,专家组成员熊艳拿着笔为他们写上名字。
2020年3月21日,应塞尔维亚政府请求,中国政府派出由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组建的赴塞尔维亚抗疫医疗专家组。
写什么好呢?当地医生难以识别汉字,但因为中塞的传统友谊,“中国”两个字很多当地人都认识。熊艳灵机一动,用中英文在防护服上写下了“郭中国”“林中国”。
当时拍下的照片,被媒体报道后一度“刷屏”,这也给专家组带来了很大鼓舞。但郭禹标和林炳亮最自豪的是,他们进入隔离病房后针对院感防控漏洞提出的建议,为降低塞尔维亚医护人员感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
在隔离病房里,两位中国专家也分享了对重症患者的治疗经验,以及如何通过监测指标防止病情加重的经验。郭禹标介绍,中国专家到塞尔维亚一个月后,当地多维度立体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塞尔维亚新冠肺炎疫情的患者危重症比例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上呼吸机人数下降约10%,患者的死亡率也得到有效控制。
中国专家的疫情防控建议效果立竿见影,塞尔维亚的复工复产工作也不断推进。根据中塞双方的协商安排,2020年5月3日,来自中山一院的3位专家成守珍、刘大钺、唐可京抵达塞尔维亚进行轮换。同时,郭禹标、熊艳、侯彩兰3位专家完成先期工作,轮换回国。
成守珍、刘大钺都是广东省援助武汉医疗队的队员,他们带来的武汉抗疫宝贵经验,对塞尔维亚无异于“雪中送炭”。唐可京是呼吸与危重症领域的专家,她向塞方分享了中国使用CT进行新冠肺炎影像检查的经验,促进了当地病例的早发现早治疗。
在塞尔维亚各省市,医务人员和民众都盼着中国专家的到来。穿着红色工作服的中国专家一出现,都会受到热烈欢迎。专家组走访了许多中资企业,现场指导和科普。看到专家组的“中国红”,当地华人华侨就吃下了“定心丸”。
不辱使命,大爱无疆
“来的时候你们是外国人,走的时候你们是朋友!”塞尔维亚国防部部长武林说,塞尔维亚政府和人民不会忘记这段特殊时期的中塞情谊。他还为中国援助塞尔维亚抗疫专家组颁发了象征“保卫国家”最高荣誉的奖章。
2020年6月26日,中国赴塞尔维亚抗疫医疗专家组结束任务集中休整返穗。
援塞期间,专家组共参加塞尔维亚国家高层疫情防控会议9次;实地走访22个塞方疫情较严重的城市,与84家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所进行技术交流,举办25场培训,并开展103次技术指导,共培训当地医务人员1140人次。专家组为塞方提供了一系列高质量的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方面的意见建议,分享了中国抗“疫”经验和广东做法,受到了塞尔维亚政府、人民和当地华人华侨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
当地时间6月10日,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即将启程回国。临别时刻,塞尔维亚总理布尔纳比奇会见了专家组,并向每位成员赠送了塞尔维亚的泥土。她说,具有特殊意义的泥土,凝聚着对中国专家们的深情与感谢。希望等疫情结束后,邀请中国专家们和家人一同再来塞尔维亚看看。
“她说你们离开祖国和家人,来到塞尔维亚支持我们抗疫,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副主任林炳亮是援塞时间最长的临床医生,这份来自塞尔维亚总理的赠礼,也是他最珍视的礼物。临别前,布尔纳比奇说的一句话,也深深打动了林炳亮:“回国后,希望你们看到这个泥土,就想起你们还有另外一个故乡,就是塞尔维亚。”
【百年对话】
南方日报、南方+:援助塞尔维亚期间,您有没有遇到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
林炳亮:飞抵塞尔维亚时,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亲自来接机,与我们一一进行了“碰肘礼”,还把我们两国的国旗打了一个结。这个场面,我印象特别深刻。塞尔维亚政府、专家和医护人员都特别重视中国专家的建议,普通群众也经常很热情地与我们打招呼。有一次我们在贝尔格莱德的一个门诊走访,有一个老人认出了我们,大声地朝我们喊,你们不只是中国的英雄,还是我们塞尔维亚的英雄。在塞尔维亚,感觉除了语言和生活方面不同,在情感上、沟通上大家都像一家人一样。
南方日报、南方+:作为医生党员,如何在抗疫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林炳亮: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我们可以看到身边的党员起了非常好的带动作用。无论是去驰援湖北,还是深入隔离病房,党员们都不惧风险,主动请战。作为党员,就应该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融入日常工作中。此次赴塞尔维亚,我也深深地感受到除了自己国家的防疫,中国共产党员在构建全球的健康共同体上,也应该作出应有的贡献,体现党员应有的风范。
南方日报记者 朱晓枫 徐昊 许舒智
海报设计:潘洁 谭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