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又在市区油城九路附近某建筑工地发现一窝恐龙蛋化石。
7月12日,记者从茂名市博物馆获悉,茂名市又在市区油城九路附近某建筑工地发现一窝恐龙蛋化石。这是该市继2001年在市污水处理厂排污工程茂南大道西大山岭仔村的施工工地发现恐龙蛋化石20年后再次发现。
“我们最近接到一位市民的报料电话,说自己手上有一个很特别、有结晶体的石头,要求市博物馆派专家鉴定是否是恐龙蛋化石。”茂名市博物馆馆长陈朝晖接到听到电话后,立即组织有关人员与该市民取得联系。但这位市民只拿出一个打破了的“石头”。经茂名市博物馆专家鉴定,与茂名市上世纪90年代出土的恐龙蛋化石同一种属,是典型的“茂名蛋”。
“还在努力找回10枚恐龙蛋”
经过动员和做过细的思想工作,这位市民向陈朝晖等人讲述了这枚恐龙蛋化石的来历。原来,2020年下半年,这位市民在羊角路口一工地内发现,从市区油城九路某建筑工地运来的一车建筑余泥上有一块很大的红砂岩石,红砂岩石上附着几个很特别的“石头”,自己觉得好奇,就请钩机将这块红砂岩石整件装运回家中。后来和几个朋友一起将“石头”挖了出来,还拍了视频发上朋友圈,他们也不知道这些是不是恐龙蛋化石,每人就拿了一个回去了,直到现在才向市博物馆报告。
.
“从这位市民提供的视频截图看,这窝蛋应该有10枚以上。”陈朝晖说,接到报料后,他们第一时间鉴定,也同时发图片给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强博士看过,“和90年代在茂名出土、现在在茂名市博物馆展出的恐龙蛋化石是同一个种类。”
这窝新发现的恐龙蛋化石是否在茂名市博物馆内?“很遗憾,现已散落到多人手上了,还收不回来。正在做工作。”12日,陈朝晖的“寻蛋”工作有了新进展:“正在做报料市民的工作,基本同意上交。”
中国最南端的恐龙“产房”
早在80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恐龙曾是茂名这片热土的主人。1994年至1999年,在茂名市30万吨乙烯生活区、站前路、车上学村、人民南路茂南农业银行建设工地等六处地点,发现了100多枚恐龙蛋,地质年代为晚白垩世,距今约8000万—9000万年前。据专家考证,这是目前我国大陆发现纬度最南的恐龙蛋化石,其中在30万吨乙烯生活区工地出土的两枚恐龙蛋化石,经送中科院测定,蛋体内可能含有蛋黄,权威专家称可提取DNA,对研究恐龙在我国的分布演变和灭绝以及粤西地区古气候、古环境和地质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茂名市政府当年通告。
由于茂名出土恐龙蛋化石的特殊性,因此,显得特别珍贵,上世纪90年代在国家文物界、广东省内及茂名当地引起不小轰动,也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关注,国家古椎动物研究所赵资奎教授多次到茂名考察。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强(右一),中国恐龙协会理事、河源市博物馆首任馆长黄东(中)等在茂名市博物馆对出土恐龙蛋化石进行研究。
去年8月底,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强博士,中国恐龙协会理事、中国古动物馆恐龙蛋馆首任馆长黄东,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邱立诚等专家再次来到茂名市博物馆,考察茂名恐龙蛋的发掘保护情况,并针对茂名出土的恐龙蛋进行初步研究。
呼吁市民主动上交恐龙蛋化石
茂名市自从上世纪90年代发现出土恐龙蛋后, 20多年过去了,茂名城市建设飞速发展,恐龙蛋化石则更多沉寂在博物馆中,市民对它的了解也渐渐淡去。因为茂名发现的恐龙蛋化石一般埋藏在地层下7~12米的位置,有的地方甚至更深一些。随着建筑基础施工工艺的改变,加上施工单位和市民文物保护意识不强,施工中很难发现恐龙蛋化石,即使发现也不上报,所以近20年来就没有新的发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一章第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同时,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发现文物隐匿不报或拒不上交是违法行为。
为此,希望本次拿到恐龙蛋化石的市民要主动上交给茂名市博物馆,国家将按有关规定给予一定的奖励,否则将追究相关责任。
南方日报记者 杨金凤 通讯员 陈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