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全面降准“靴子”落地。记者从人民银行广州分行1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此轮降准预计为其辖内法人银行释放资金320亿元,将有效增加银行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促进银行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
发布会公布的2021年二季度广东经济金融数据显示,今年1—6月,广东本外币贷款增加1.68万亿元;企业中长期资金供给持续增加,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8119亿元,同比多增909亿元;“房住不炒”得到严格落实,个人住房贷款同比少增658亿元。
数据之外,发布会还介绍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激发市场活力取得的亮点成果,如首次公布粤港澳大湾区13家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报告细节、外汇局广东分局引导企业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管理汇率风险等内容。
降低企业再融资成本
“今年上半年,全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稳定较快增长,对制造业、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保持合理充裕和精准有效,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调查统计处处长汪义荣介绍,6月末,广东本外币贷款余额21.25万亿元,同比增长14.5%。
值得一提的是,5月下旬广东局部地区出现突发疫情后,人行广州分行加大了窗口指导和稳企业保就业政策力度,6月广东贷款增加2854亿元,环比多增1202亿元,同比多增440亿元。
随着疫情影响的逐渐减退,企业短期应急性资金需求有所回落。数据显示,上半年,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10万亿元,同比少增2124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8119亿元,同比多增909亿元;短期贷款增加1841亿元,同比少增3091亿元。
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短期贷款同比少增,原因何在?汪义荣介绍,一方面,是因为对企业中长期流动资金供给在政策引导下持续增加。“为了降低企业的再融资成本,避免资金‘短借长用’,全省银行金融机构加大了长期贷款的投放力度。”另一方面,是因为疫情冲击所造成的短期应急性资金需求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持续回落。
从数据看,备受关注的小微企业、个体户得到资金呵护。截至6月末,人行广州分行辖内地方法人银行已对5.84万户经营主体682亿元普惠小微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对5.61万户经营主体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344亿元,撬动各类银行机构对1571亿元普惠小微贷款进行延期,发放3337亿元普惠小微信用贷款。1—6月,辖内累计发放支小再贷款和投向小微企业的再贴现资金共计510亿元。
此外,广东金融数据还显示,“房住不炒”定位和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得到严格落实。6月末,广东房地产贷款余额7.02万亿元,同比增长9.7%;比年初增加3680亿元,同比少增784亿元,占各项贷款增量的21.9%,比上年同期下降3.1个百分点。其中,个人住房贷款比年初增加2592亿元,同比少增658亿元。
13家银行发布环境信息披露报告
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是绿色金融体系的五大支柱内容之一。发布会上,粤港澳大湾区13家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报告细节首次公布。“这是国内首个由区域统一组织、集中公开展示的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模式。”人行广州分行金融研究处副处长李美洲表示。
今年初,人行广州分行正式启动大湾区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试点工作,首批试点对象涵盖大湾区内地8市13家法人银行机构,旨在通过试点为全省金融机构开展环境信息披露探索路径和积累经验。
目前,广州银行、广州农商行、珠海华润银行、珠海农商行、博罗农商行、东莞银行、东莞农商行、中山农商行、江门农商行、南海农商行、顺德农商行、四会农商行、德庆农商行等13家试点机构均已提交高质量的环境信息披露报告,并通过“粤信融”平台挂网发布。李美洲介绍,13家金融机构发布的环境信息披露报告既有定性披露,也有量化指标分析,对社会公众和投资者最为关心的“碳足迹”“碳减排”等关键信息均进行了披露。“试点机构在完成披露框架基本内容后,还从不同角度对披露内容进行了延伸,体现了‘规定动作+自选动作’的组合披露特点。”他举例道,南海农商行开创性地对火电、化工、石化、陶瓷、有色金属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铸造及其他金属制品制造七个行业开展环境压力测试,是目前国内开展环境压力测试覆盖行业最多的中小金融机构。四会农商行选择水泥行业、顺德农商行选择印染行业进行压力测试,为省内中小金融机构测算气候变化相关金融风险提供有益探索。
此外,广州银行对18个行业对公信贷客户的碳排放量进行了核算,南海农商行对八大行业和贷款余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客户的碳排放量进行了核算,清晰识别并展示了信贷资产层面主要的“碳排放源”,为下一步推动信贷资产结构调整和信贷资产层面“碳中和”提供了数据支撑。东莞银行、南海农商行还披露了自身发行的绿色金融债券所募集资金投资支持项目的碳减排效应,从更宽泛的角度向社会公众展示了绿色资产的环境效益。
引导企业适应汇率双向波动
近年来,受市场供求和国际金融市场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双向波动弹性不断增强。在汇率双向波动逐渐常态化的环境下,如何做好汇率风险管理,对国际业务占比较大的企业财务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部分企业存在汇率‘浮动恐惧’或汇率投机等心理,在风险管理操作上则表现为汇率避险‘裸奔’或‘顺周期’行为。”人行广州分行外汇综合处副处长李继伟表示。
记者了解到,汇率避险“裸奔”指企业风险管理较为被动,缺少科学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手段;汇率避险“顺周期”则指企业存在“赌博投机”心态,在资产负债管理方面存在过度“顺周期”财务运作,希望谋取汇率升贬值的收益,忽略承担的风险,缺乏“单边赌人民币升值或贬值,久赌必输”的认识。
为了让辖内市场主体更好地适应汇率双向波动的常态,今年,外汇局广东省分局将提升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水平作为今年的重点推进工作事项,加大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宣传,引导企业审慎安排资产负债货币结构,合理运用外汇衍生产品管理汇率风险,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为企业稳健经营提供有力支持。
截至目前,广东辖内企业汇率风险意识明显增强,综合运用汇率避险工具的能力得到提升。外汇局广东省分局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银行对客外汇远期、期权累计签约额同比增长176%;广东企业套保比率24.01%,同比上升10.5个百分点。
南方日报记者 唐柳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