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亦凡的罪与罚,能让之后的偶像清醒吗?

关于吴亦凡的瓜可谓一炸再炸,7月31日晚,北京警方正式发布通报:吴某凡因涉嫌强奸罪,目前已被朝阳公安分局依法刑事拘留。

随后,中央政法委以及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接连发声,直接点名吴亦凡,态度鲜明地表示“法律面前没有顶流”。自7月以来互联网上沸沸扬扬讨论的“吴亦凡强奸事件”,终于迎来了一记来自法律的响亮重锤。

细究起来,吴亦凡私德不修的瓜可谓由来已久,从2016年的小G娜事件开始,陆续有受害女性爆出被其玩弄感情,但每次都被粉丝以及资本鼓噪的舆论往男女双方的私德领域引导,最终沦为娱乐版上的花边绯闻,从而忽略了其中潜藏的有关违法犯罪的森严拷问。

明星顶流吸引人气,流量资源围绕其巨幅涌动,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令人炫目,引发无数粉丝——包括一些涉世未深的青少年趋之若鹜地追捧。流量的巨大螺旋由此而产生。我们知道,在大众传播理论中,“沉默的螺旋”一旦形成,那么我们在公众语境中只会越来越多地看到单一的发声和观点。这些年来,明星舆论在互联网上的标同伐异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只容得下追捧,而容不下任何正常的质疑和反驳,自然也就缺失了相应的民意监督。

在粉丝的“保驾护航”下,明星的很多缺点往往被粉饰和美化,久而久之,他们错误地认为自己有了凌驾于普通人的特权,并且深深地陶醉其中——这也是此次“吴亦凡事件”所产生的根源性的“腐殖土壤”。

明星引导未成年粉丝花钱打投对吗?不对!明星借粉丝见面行玩弄女性之实对吗?不对!明星突破公众道德底线还振振有词各种狡辩对吗?不对!

公众能监督批评吗?能!一定能!必须能!

公众人物容易引发关注,本身就需要更高的道德素养经得起大众的审视,特别是对涉世未深的青少年粉丝,更需要带来正向的引领和启迪,而不能自我感觉受到万千宠爱,而变成了一个活在巨量粉丝吹捧中的“巨婴”。“巨婴”无脑,而身为公众人物,得有更加谦逊低调、时时反躬自省的自觉。

经过“吴亦凡事件”的普法教育,粉丝们也该意识到盲从追星的过火之处,及时退烧,重新定位自己人生榜样的选择和价值。毕竟滤镜太厚,不利于看清这个真实的世界,而人生尚远,只有明确心中清晰的坐标才不至于迷途。

文|李咏瑾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