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列车“编程师”:踏着热浪为列车“穿针引线”

徐振在工作中 作者 广铁集团供图徐振在工作中 作者 广铁集团供图

中新网广东新闻8月10日电 题:“90后”的列车“编程师”:踏着热浪为列车“穿针引线”

作者 黎磊 朱健 胡福祥

8月的深圳,骄阳似火。8月1日上午11时,地表温度已经达50多度,钢轨、车体、石碴扑散出滚滚热浪。车厢外层铁皮的温度更是达到六、七十度。深圳车站笋岗站调车员徐振正顶着烈日,踏着热浪行走在调车场上,为列车“穿针引线”,汗水滴满了股道。

1993年出生的徐振今年28岁,2016年参加工作以来,徐振便一直在笋岗站从事调车工作。调车员是铁路最危险、最辛苦的工种之一,他们负责车辆摘解与编组连挂,让不同方向的列车进入对应的轨道。就像电脑的“编程”一样,通过编写正确“指令”,确保列车在正确的线路上正点驶向目的地,他们也被大家亲切的称为列车“编程师”。

调车员作业分为白班和夜班,白班是从早8时到晚19时,除了中午有1小时用来吃饭和做整备工作以外,其余时间都是在户外的烈日下接受“烤验”。为了防止烫伤,近距离接触车体的徐振穿着长袖长裤工作服,衣裤被汗水浸湿,又被太阳晒干,脱下手套,发红的双手经常被捂得脱皮。

徐振在工作中 作者 广铁集团供图徐振在工作中 作者 广铁集团供图

“在调车场上走在两列火车中间是最难受的,就好比在密不透风的“烤箱”里穿行。”豆大的汗珠从徐振的脑门上顺着脸颊往下淌,他像只灵巧的燕子,来回穿梭在车体间。一上午的时间,他的工作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夏季的白班是最辛苦的,全程都是顶着太阳随车行进,我们1天平均要喝掉5升水,车间发放的防暑药品我们也是随身携带。”说起调车,这个28岁的年轻人滔滔不绝。“挺枯燥的,工作强度又大,刚接触调车作业时,真是没办法立刻适应。”后来在师傅的带领下,徐振很快掌握了工作要领,总结出自己的经验方法,现在已是独当一面。

徐振在工作中 作者 广铁集团供图徐振在工作中 作者 广铁集团供图

口笛、信号旗、无线调车灯、对讲呼叫设备,向着调车场出发……下午13时,用完午餐后的徐振一边检查股道车辆连挂状态,停留位置及防溜情况,一边准备摘连风管、开闭折角塞门、采取或撤除防溜铁鞋,每项作业他都严格操作,一丝不苟。

“安全大于天。”这是徐振的口头禅。这些看似并不复杂的作业过程,其实对调车人员的观察和反应要求非常严格。就拿调车机将车厢从车站推送出来的过程来说,调车机在车厢后面,司机是看不到前方的,徐振要站在车厢外的梯子上,弹出半个身子观察前方,注意信号灯的变化和沿途障碍物,随时通过对讲机和司机联系,“我们就是司机的眼睛。”

夏季作业不仅酷热难当,在股道来回行走也是一种考验。列车股道两侧的石碴线路都是由花岗岩碎石铺成,路面凹凸不平,踩在上面特别硌脚。而徐振每天要在这样的路面上来回走上5-7公里,加上汗渍侵蚀,一双鞋很快就坏了。“刚开始时,也觉得走这样的路很累,老茧都结了一圈。”徐振开玩笑说:“就当是足底按摩了,我还是微信运动的常胜将军呢!”

徐振在工作中 作者 广铁集团供图徐振在工作中 作者 广铁集团供图

“1趟车下来,要作业近20分钟,一个白班平均要作业30多趟车,就是8个多小时。作业中贴在将近60度的车体上,那种感觉就像‘人肉铁板烧’一样,每次下班衣服上都是结满了盐晶。”每当此时问到徐振调车工作这么辛苦,怎么还愿意扎根在一线,他总说道:“再艰苦的岗位总要有人去干,既然干了这一行,确保安全是基础,圆满完成生产任务是尽责。”言语不多的徐振憨厚地一笑,转身进入10道开始检查线路,又开始了下一钩作业。

“1号出车挡,18道南端铁鞋89号防溜好。”下午18时,徐振白班调车作业即将执行完毕。虽然后背湿透,满脸疲惫,但手持讲机发布指令的他声音依然有条不紊、坚定有力。

12个小时的作业,百来次上下车、弯腰、站起;拉风拧闸,提钩互控,一个班四五十勾活,常常累得直不起腰来。但无论刮风下雨、白天黑夜还是寒冬酷暑,在旅客看不见的地方,铁路调车人总是按照排班准时到岗,头顶烈日,脚踏碎石,一丝不苟的完成工作任务,用汗水铺就安全之路,守护着铁路运输安全。(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