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名中医杨志敏作客珠江科学大讲堂:“以膳为药,养出健康”

广东省名中医杨志敏作客珠江科学大讲堂 作者 广东科学中心广东省名中医杨志敏作客珠江科学大讲堂 作者 广东科学中心

中新网广东新闻8月11日电 (记者 王坚)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广东科学中心等联合主办的珠江科学大讲堂第86期7日举行,邀请了著名养生专家、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教授,从中医的角度出发,“以膳为药,养出健康”,教大家如何吃出健康。

中国文化里面,特别注重什么东西适合什么人,什么时候吃什么东西,讲究的是时令和个体差异,不断变化不同食材的搭配。同样是莲藕这种食材,夏天初至的时候,更多是凉拌和清蒸。到了秋天燥气重,可能用煲汤、慢炖的方法。

“由于节气转换,莲藕烹调方式改变了,功能功效也发生了改变。”杨志敏教授介绍,在中国的饮食文化里面,烹调方法和搭配是整个饮食的智慧所在。

中国文化一般不会注重太多分析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但通过烹调,同样的食材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中国的中医体系很复杂,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和”,不是单一的独立个体,而是相互之间的平衡。

杨志敏教授强调,食物和药物的作用,中医认为其实都是为了纠正人体在运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偏性”和不足。“比如夏天的时候,有些人容易拉肚子,秋天容易咳嗽,这就是天性。食物和药物都是在纠正我们的“偏性”,达到内在的协调和平衡,这就是食物里面的特性”。

“食材的功能功效和生长结构有关,比如说莲藕节是莲藕和莲藕之间的那一段,有止血的功效。我们把它叫做‘节’,是变化,节气就是一个变化的时点。藕节就是一个变化,通过变化成汤之后就能够止血。中国中药很多的智慧和功能结构是紧密联系的,跟化学分析去研究会有不一样的道理。”

杨志敏教授表示,很多人说自己体质偏寒,不能吃苦瓜,但是广东人的经验里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改变苦瓜的凉性,譬如加黄豆熬汤,也可以加胡椒和生姜去进行制衡。

杨志敏教授提醒,在追求食疗效果的过程中,很多人都想着做加法,但是也要关注减法。(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