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春节前夕,当记者走进珠海斗门困难户何玉间的新家时,她正兴高采烈地摆弄年货,“今年,可以和婆婆、儿子一起过个欢乐年”。
患有精神智力残疾的单亲母亲何玉间和婆婆、儿子一直住在一间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老屋中,屋子十分破旧,四壁漏水,墙皮一刮就掉。本想等丈夫赚足了钱,再拆除新建,但丈夫的突然离世,几乎拖垮了这个农村家庭,修缮老屋的计划不得不搁浅。
何玉间没有放弃。在珠海市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改造政策和斗门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助力下,她拿到了5万元的住房改造资金。不久前,她们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圆了安居梦的同时,也对生活有了新期待。
5万元补助帮扶改造住房
尽管已过去近4年,何玉间仍对那个闷热的雨季历历在目。2016年夏天的一个夜晚,一向健壮的丈夫突然头晕倒地,何玉间和当时年仅9岁的儿子扶着他到卧室躺下,几个小时后都未见好转。
何玉间所在的珠海市斗门区莲洲镇粉洲村是典型的沙田水乡,河道纵横、水产丰富,他的丈夫以收鱼虾为生,靠体力吃饭。
起初,她以为丈夫的晕倒,可能是夏天暴晒劳累过度所致,休息一晚就会好起来。然而第二天清晨,丈夫的状况更加严重。家人赶紧把他送往医院,最终被诊断为脑部肿瘤,一个月后撒手人寰。
丈夫的突然离世,让何玉间“走进了黑夜,不知道还能依靠谁”。
消息很快在村中传开,闻讯的粉洲村党支部书记梁锐庆第一时间赶到她丈夫生前所在的鱼塘,在塘边号召养殖户捐款捐物。梁锐庆说:“大家都非常积极,有的人当场掏出身上所有现金,有的立刻赶回家里取钱。”
“在慌乱之中,拿到这笔沉甸甸的10万元,我们的心才稍稍安定下来。”何玉间说。不过,还完丈夫治病的欠款,积蓄与捐款也所剩无几,母子俩和七旬的家婆只好继续挤在残破的老屋里。
丈夫去世一年后,2017年8月强台风“天鸽”呼啸而来,粉洲村党支部在台风登陆前夜将她们转移到安全地带。
“每逢刮风下雨,最揪心的就是她们母子。”梁锐庆说,“天鸽”肆虐后,何玉间一家所住的老屋更加不堪一击。
就在这时,梁锐庆从斗门区扶贫办得知了一个消息。了解过后,他赶紧拿着刚刚印发的《斗门区低收入群体精准帮扶实施方案》文件跑到何玉间家中,告诉她有望拿到5万元的住房改造资金补助。
3年逾7000人实现脱贫
何玉间老屋的危房改造牵动着粉洲村两委的心。很快,珠海市斗门区扶贫办开始对全区低收入群体的危房改造计划进行了落户摸底、重点筛查和仔细核实。
2018年初,何玉间拿到了5万元的改造资金补助,再加上娘家人的帮助,她终于圆了丈夫生前的“新房梦”。
“基本上每个镇都有这样的家庭需要进行危房改造。”珠海市斗门区扶贫办副主任容燕宇说:“她们有的丧偶,有的因病缠身失去了劳动能力,有的收入微薄……通过加大对单亲困难母亲这个特殊群体的住房改造,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单亲家庭的生活困难。”
距离粉洲村3公里的东安村,单亲困难母亲冯群英也刚刚和儿女搬进新家。几年前,她的丈夫因为肝硬化病逝,她便在村庄附近打零工,在还完病债后,“靠着每月一千多元的收入,在老破的土砖房里把儿女拉扯长大。”
“拿到5万元的补助资金后,我们向亲戚东凑西凑,拆了老屋建起新房,读大学的女儿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房间,我心头的一块石头也落地了。”冯群英说,正在上高一的儿子因此得到了激励,成绩也逐渐好起来。
在斗门,越来越多的困难家庭得到帮助,开始新的生活。
容燕宇告诉记者,2016年底,珠海市斗门区以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1.1万元为界定标准,确定全区精准帮扶工作对象7032人,开展了住房改造、社会保障、低收入单亲母亲家庭等八大帮扶措施,其中实施住房改善帮扶达652户次,截至2019年末,全区低收入群体均符合退出条件。
南方日报记者 林郁鸿 陈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