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从最初的恐惧中走出来了。恐惧这种情绪是最不该有的,我们应该去积极应对它。”29日年初五,武汉连日的阴雨告一段落,久违的太阳出来了。在汉口医院内科2楼隔离病房,43岁的张涵对记者说。
这是首批广东省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下称“广东医疗队”)正式接管汉口医院一病区的第4天。4天来,从改造病区设置、规范诊疗流程,到安慰鼓励病患、积极筹集设备,广东医疗队的到来,在分担汉口医院医护人员压力的同时,也给病患带来新的希望。
医护▶▷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吴医生,你们从广东赶来,能支援我们多长时间?”看到医生查房,58岁的蔡小林试探着问道。
“放心!你们不出院,我们不撤离。”广东医疗队员、中山一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吴健锋安慰他。
蔡小林似乎放下心,不停点着头,朝吴健锋竖起大拇指。
汉口医院是武汉市首家被确定为应对疫情的定点医院,广东医疗队接管的内科2楼病区,目前共收治约70名患者,其中约四成为危重症。
“刚接手时,的确很困难。”吴健锋一一数道:病房系临时改建,隔离防护不达标;危重症患者占比高,医护人手明显短缺……“但是我们来,不正是为了解决困难吗?”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抢救生命,在医护人员心中永远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中山一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吴健锋
吴健锋和队友们发现,面前最大的挑战,其实是病患的心魔。
由于患者增长较快,在广东医疗队和其他支援力量到来之前,汉口医院医务人员即便满负荷运作,依然严重短缺;有的患者病情发展快,对新型冠状病毒不了解,更难免焦虑。
“刚来时,很多病人茶饭不思,夜不能寐。”吴健锋说,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病人自身免疫力非常重要,焦虑情绪显然是不利的。广东医疗队领队郭亚兵等专家们告诉队员,要多多鼓励患者,帮助他们建立信心。
在病房内,记者留意到,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与病人互动时,常常鼓励他们:“不要紧张,深呼吸。”“要相信自己的身体,多吃多睡,一定能战胜病魔!”
多数病人都给出正面的反馈:“听医生的话,这几天我拼命吃!”47岁的病人邹奇语气中透着淡定。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连日来的诊治经历,让吴健锋常想起医生们熟悉的这句名言。“医生扮演的心理疏导角色,其重要性不亚于诊疗本身。”吴健锋说。
病患▶▷恐惧的情绪是最不该有的
“要是我的心垮下去了,我的家就完了。”武汉人张涵说。
记者见到张涵时,这个不惑之年的男子刚刚收到信息,他的父亲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金银潭医院去世了。而他的母亲此刻则躺在汉口医院广东医疗队接管的病房内,所幸病情稳定。
“我已经从最初的的恐惧中走出来了。”张涵眼里噙着泪,语气确很坚定:面对疫情,最重要的是强大的内心。
尽管包括父母、姐姐在内的多个家人感染或疑似感染,他本人也多次暴露,曾6天6夜陪护父亲、睡眠不足10小时,但如今,他已经建立起足够的信心。
“包括广东医疗队在内,五湖四海的支援者赶来了,让我们一起加油!”张涵说,广东医疗队接管后,病房里医护人员响应速度明显快了,“精气神也有很大改观,很鼓舞我们!”
广东医疗团队的护士们用橡皮手套制作了用于捆绑的扎带,方便物品的管理与取用。
同样受到鼓舞的还有邹奇。28日起,经历了煎熬的3天咳喘、呼吸困难,邹奇的症状开始好转。“广东医疗队的付出很大,接管了整个病区,不仅要诊疗患者,甚至还要负责病房的环境卫生。感谢广东人民对武汉人民的支持!”邹奇说。
在邹奇看来,广东医疗队带来的最大改变,是“士气”的提升。“此前,汉口医院自身医护人员已经精疲力竭,作为患者我们很理解。广东医疗队的到来补充了生力军,让病房的面貌得到很大改观。”邹奇说,更多的患者有了战胜疫情的信心。
向好▶▷制氧机来了,氧疗有改善了
中山一院吴健锋、南方医院肖冠华、妍丽、海秀……来自不同医院、身穿防护服难以辨认,广东医疗队队员们发挥聪明才智,用马克笔在身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驰援武汉以来,面临队员互相不熟悉、环境陌生等诸多障碍,队员们想出各种妙招应对。
广东医疗队所接管的病区,系汉口医院原呼吸内科病房临时改建,并不符合传染病房隔离与防护标准。为此,医疗队领队、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科主任郭亚兵,医疗队院感督导组组长、中山一院医务处副处长刘大钺等专家多次现场调研,争分夺秒地对病区进行流程再造,重新划分了污染区、半污染区、缓冲区与清洁区,力争让医护人员得到最大防护。
对病患来说,更重要的则是诊疗流程的规范和设备的完善。
29日,最让医疗队医疗组组长、广医一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陈爱兰欣喜的,是紧急筹集的20余台制氧机送达医院。
“肺部受到损伤时,氧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陈爱兰说,而汉口医院正面临着氧供不足的严峻局面。陈爱兰与医疗队总领队易学锋等寻求各方渠道,终于找到有厂家在武汉有一批存货,并紧急调配至汉口医院。
在没有多余人力的情况下,医生要自己动手将氧气瓶推到病房。
更多的力量在同时行动。
中山三院医疗队队员杨彧与中山大学校友会取得联系,积极发动校友会资源,采购了15台制氧机,并由中山三院第二批援汉医疗队随飞机连夜带到武汉。目前,这批制氧机也已抵达汉口医院。
“这批制氧机将让更多‘嗷嗷待哺’的危重症患者得以缓解,诊疗效果将大大改观。”陈爱兰紧绷的神经终于得到些许放松。
“广东医疗队不远千里来到武汉,目的就是救治病人。困难面前我们没有退缩,整个病区的确正在向好。”病房内,吴健锋一边查看病情,一边说道。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卞德龙 摄影 特派记者 徐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