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国外贸创年内新高,出口大增10.4%,对美贸易进一步下滑

“二季度以来月度外贸数据都比市场预期要好。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国内复工复产持续推进,稳外贸力度加大。另一方面是近期美国和欧元区制造业PMI创近一年多的新高,全球需求有所恢复。”

对施耐德而言,尽管疫情一度对其全球供应链与海外市场带来冲击,但从二季度开始,中国区情况明显好转。

施耐德电气全球供应链中国区高级副总裁张开鹏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截至目前,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23家工厂、8个物流中心均处于满产甚至超产的状态。“目前出口订单还在快速增长,公司开始把更多产能用于出口。”

这是中国外贸持续复苏的一个镜像。海关总署8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外贸进出口2.93万亿元,增长6.5%,创下了年内新高;其中,出口1.69万亿元,增长10.4%,这也是年内的高点;进口为1.24万亿元,增长1.6%;贸易顺差4422.3亿元,增加45.9%。

受访专家指出,中国外贸持续改善一方面得益于国际市场的回暖,东南亚、日韩以及欧洲相继控制住疫情,开始重启经济;另一方面得益于中国连续出台多项稳外贸措施,中国已率先实现全产业链复工达产,部分外贸企业在订单被推迟后存在赶进度的需求。此外,疫情期间,口罩等纺织品、呼吸机等机电产品也出现了逆势增长。

进口方面,中国铁矿砂进口量价齐升,原油、煤、天然气、大豆等商品进口量增价跌。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中,欧盟、东盟、日韩均保持着正增长,唯有中美贸易出现了3.3%的下降,受访专家认为,这一方面是由于美国疫情依旧严重,经济重启受阻;另一方面,美国连续打压中国企业为中美贸易增加了更多不确定因素。

7月出口大增10.4%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7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17.1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7%,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9.4万亿元,下降0.9%;进口7.76万亿元,下降2.6%;贸易顺差1.64万亿元,增加8.1%。

7月当月,中国外贸进出口2.93万亿元,增长6.5%。其中,出口1.69万亿元,增长10.4%;进口1.24万亿元,增长1.6%;贸易顺差4422.3亿元,增加45.9%。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7月外贸尤其是出口保持着稳定的复苏,近期制造业PMI新出口订单指数虽仍在收缩区间,但已回升至48.4%的荣枯线附近。

他表示,出口大幅反弹首先得益于国际市场的边际回暖,欧洲等地控制住疫情后正在重启经济,这拉动了外需的回暖,而中国周边的东南亚、日韩等市场在疫情控制上也表现不俗;另一方面得益于中国连续出台的多项稳外贸措施,中国已率先实现全产业链的复工达产;3-4月不少订单被推迟,进入下半年以来,不少外贸企业开始追赶落下的订单进度。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不仅7月,二季度以来月度外贸数据都比市场预期要好。一方面是国内复工复产持续推进,稳外贸力度加大。另一方面是近期美国和欧元区制造业PMI创近一年多的新高,全球需求有所恢复。

从商品结构上看,前7个月,中国出口机电产品5.5万亿元,增长0.2%,占出口总值的58.5%。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出口7707亿元,增长6%;手机4195.4亿元,增长6.5%。

同期,中国出口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6343.2亿元,增长35.8%,比前6个月提升3.4个百分点;服装4676亿元,下降13.8%;塑料制品2989亿元,增长11.5%;家具1968.2亿元,下降2.6%;鞋靴1282.2亿元,下降26.7%;玩具995亿元,下降2.4%;箱包766亿元,下降26.7%。此外,出口钢材3288万吨,减少17.6%;汽车52万辆,减少25.9%。

白明表示,疫情发生后,中国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即便在国内防疫物资也很紧缺的背景下,也未限制口罩、呼吸机等物资的对外出口,相关品类的出口出现了逆势增长的态势。此外,疫情加速了世界各国生产、生活的线上化迁移,手机、数据处理设备等电子类产品需求明显增长,而中国率先实现了产业链的疏通,这保证了这些产品的供应。

对美贸易独降3.3%

在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中,前7月,中国对东盟、欧盟和日本的进出口均保持着增长态势,唯有对美国进出口出现了下降。

前7个月,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2.51万亿元,增长6.6%,占外贸总值的14.6%。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1.4万亿元,增长5.6%;自东盟进口1.11万亿元,增长7.8%。

同期,中国与欧盟贸易总值为2.41万亿元,增长0.1%,占外贸总值的14%。其中,我国对欧盟出口1.47万亿元,增长4%;自欧盟进口9367.2亿元,下降5.6%。中日贸易总值为1.22万亿元,增长1.1%,占外贸总值的7.1%。其中,对日本出口5571.3亿元,增长0.2%;自日本进口6668.5亿元,增长1.8%。

而前7个月,中美贸易总值为2.03万亿元,下降3.3%,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1.8%。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1.56万亿元,下降4.1%;自美国进口4755亿元,下降0.3%;对美贸易顺差1.08万亿元,减少5.7%。近年来,美国跌落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之后,在中国外贸中的比重持续下行。

刘学智表示,从贸易地区来看,东盟保持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对整个上半年包括7月中国出口保持韧性作出了较大贡献。中国出口贸易伙伴的多元化,在某种程度上缓和了中美贸易波动对中国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

白明认为,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表现与各国疫情控制情况高度一致,其中对美贸易是负增长,这是因为美国疫情仍在快速蔓延,尽管美国极力推动经济重启,但这却加剧了疫情的反弹。

“中美双方互征多轮关税,本来去年的基数并不高,但在低基数上仍出现了负增长,这与近期美国连续打压中国企业,极大增加了中美经贸合作的不确定性有关。”

在进口方面,前7个月,中国进口铁矿砂增加11.8%,进口均价上涨1.1%;原油增加12.1%,进口均价下跌29.7%;煤增加6.8%,进口均价下跌7.6%;天然气增加1.9%,进口均价下跌15.6%;大豆增加17.7%,进口均价下跌0.5%;钢材增加49.3%,进口均价下跌25.4%;未锻轧铜及铜材增加34%,进口均价下跌6.3%。

此外,中国进口机电产品3.48万亿元,增长1.8%。其中,集成电路2891.6亿个,增加24.8%,价值1.29万亿元,增长15.7%;汽车43万辆,减少30.1%,价值1428亿元,下降25.4%。

刘学智表示,随着国内生产逐渐恢复,内需改善带动了进口增长,其中,中国铁矿砂、原油、钢材、大豆等进口增速都达到两位数。预计中国下半年经济运行将好于上半年,内需回暖较为明确,这将进一步带动进口增长。刘学智指出,出口比预期好得多,只要海外复工复产在加快,中国出口应该能稳定在正增长的区间,二季度可能是全球经济的低点。国内提出“双循环”战略新格局,意味着中国将更多依赖国内大市场,将提振内需作为外贸重要的基石。

白明表示,进口量的增加再次印证国内经济持续复苏。至于汽车进口的大幅下滑,白明表示,这一方面是因为近期国内汽车市场萎靡不振,另一方面是由于国外汽车产业链尚存在诸多断裂,不少零部件厂尚未完全复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