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的通知,明确要求学校建立餐饮节约行为考评制度,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表现纳入师德师风、学生综合素质和食堂评价体系,作为师生评奖评优和食堂考核的重要参考。
不难想象,其引起了一些人的紧张。在微博的跟帖评论里,有人就提出,“板子也应该打在食堂和后勤”,也有人感叹“今年的学生好难”,还有人担心“评职称会不会以后又多了一条标准”?
真的“好难”吗?未必。
就方案的初衷来看,依笔者之见,主要是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勤俭节约意识,切实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从根本上解决学校餐饮浪费问题,而不是通过以评奖评优来为难大家。勤俭节约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也是公认的社会美德,理应内化为自我自觉意识。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立德树人,响应坚决制止餐饮浪费的国家号召,教育引导学生,应主动担当作为,老师们也应该做出良好示范,本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一些人感到紧张,无非有两方面原因。一则似乎感到了“被针对”,可如果仔细看看行动方案,把节约纳入师生考评参考,实际上只是推动从根本上解决学校餐饮浪费问题的一个方面,此外还有优化食堂餐饮服务、提高供餐质量等方方面面。二则是感到了“被约束”,可如果较起真来,“吃多少打多少”、避免铺张浪费,在日常生活中稍加注意就能做到,比写论文发论文容易多了,那种将其与评职称勾连起来的联想,难免有夸大事实、挑动情绪之嫌?
当然,考虑到教育系统涵盖了大中小幼不同年龄段、不同自主意识的学生,各级各学校在落实方案时的确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充分考虑相关要求在执行层面的可操作性、有效性,避免“一刀切”,真正发挥其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