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今年新增上市公司17家 前三季度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

南都讯 记者李鑫 梁炜培 实习生倪诗婷 目前金融业已发展成为广州市的第四大支柱产业,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依然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11月6日,广州高质量发展第四期新闻发布会召开,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何华权对广州今年以来金融业发展作相关发布。今年前三季度,广州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716亿元,同比增长8.9%,占GDP比重9.8%。全市金融业税收374.4亿元,同比增长9.4%,占总税收比重为9.5%。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6.56万亿元,贷款余额5.30万亿元,贷款增速居北上广深津五大城市第一位;保费收入1187.5亿元,规模居全国城市第三位;境内外上市公司累计达到197家,今年新增17家。

成立全国首家数字金融协会

7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广州市成为全国第二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城市。何华权介绍,广州就此开展了第一批金融科技创新试点项目,支持鼓励在穗多家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围绕“基于知识图谱的安全金融服务”、“基于流媒体技术的线上金融服务”、“基于多方安全计算溯源认证的跨境结算服务”等多个领域进行数字金融创新探索,签约落地了一批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市金融局正在征集第二批试点项目,鼓励金融机构、科技公司踊跃申报。

7月15日,广州市数字金融协会揭牌成立,成为了全国第一家数字金融协会,该协会旨在加强银行、保险、证券等传统金融机构以及小额贷款、商业保理等地方类金融机构,与产业核心企业、数字科技公司、数据平台、支付机构、征信平台等多元化主体,开展跨领域、跨专业交流合作。据悉,目前市金融局正联合相关部门和企业探索设立粤港澳数字金融科技联合中心和广州数字金融研究院,支持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国际金融城片区大力发展数字金融产业。

此外,广州还印发了《广州市支持金融科技发展补贴申请指南》,对符合条件的金融科技类主体给予相应奖励,鼓励数字科技赋能金融发展。大力引进数字金融相关领域人才,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区块链等数字科技与金融领域人才纳入广州市高层次金融人才评选目录,并给予相应的奖励补贴,形成了较好的数字金融政策导向。

每年2亿专项资金补偿小微企业不良贷款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小微企业融资难以及相关的保市场主体问题更加凸显。发布会上,何华权介绍了市金融局为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建立的两个长效机制。5月21日,广州印发《广州市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管理办法》,6月10日遴选了11家合作银行机构,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正式运行。市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对合作银行投放的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含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主经营性的信用贷款)所产生的不良贷款,给予不良贷款本金50%以内的资金补偿。

何华权表示,该举措针对小微企业无合格的抵押品、质押品或者无法引入第三方担保的问题,鼓励银行加大信用贷款的投放力度,目标群体更精准,补贴办理效率也更高。市金融局将于每年3月底前,完成对上一年度补偿资金的审定和拨付手续。截至11月1日,各家合作银行已授信超过179亿元,实际投放超过111亿元,其中信用贷款比例占90%以上,受惠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超13500家。

第二个长效机制是按照“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封闭运作、确保安全”的原则设立的广州市转贷服务中心。6月1日,转贷服务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并于当月末实现转贷线上作业平台上线以及首笔转贷业务落地。截至11月4日,转贷中心已实现6笔转贷业务,合计解决广州市中小微企业1225.1万元的转贷资金融资需求。企业转贷融资成本降至0.05%/天,单笔转贷业务平均耗时为3天。

据介绍,该转贷业务已实现全流程线上操作,通过采用利率竞价方式,价低者得,确保转贷企业以最低利率水平借入转贷资金,从而有效地降低企业转贷业务成本。通过转贷中心服务,企业转贷业务综合成本从转贷金额的1%下降至0.15%。此外,广州市转贷服务机制采用纯市场化机制运作,不占用任何财政资金。在不对财政资金产生负担的同时,有效实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目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