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会制中超,观赏性下降了吗

新华社天津11月14日电(记者张泽伟、姚友明)2020赛季中超联赛已经落下帷幕,但中超的话题热度仍在持续,尤其是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透露下赛季中超“沿用赛会制的概率非常大”,引发球迷热议。

关注赛制的背后,其实是在关注联赛的公平性和比赛的质量。那么,刚刚结束的首个赛会制中超,比赛质量和观赏性到底如何呢?

场均进球数下降 净比赛时间持平

与传统的主客场、积分制联赛不同,赛会制增加了比赛的偶然性,尤其是第二阶段的淘汰赛常常上演“点球大战”,让比赛更加刺激和残酷,不少球迷大呼过瘾。

但通常情况下,衡量比赛观赏性的1项重要指标是场均进球数。据中超联赛官方统计,本赛季中超总进球数442个(乌龙球未计入),场均进球2.82个,而上赛季场均进球数是3.09个。

同时,上演“进球大战”的场次减少,比如上赛季单场进球总数超过5球的有17场,占总场次数的7.1%,而本赛季是9场,占总场次数的6.4%。

常规比赛时间进球数减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第二阶段的比赛分为保级组和争冠组,强队与弱队相遇情况减少,且在淘汰赛赛制下,很多球队都首先立足于防守。

本赛季场均净比赛时间为52分23秒,比上赛季增加了10秒;而场均黄牌、红牌、犯规数都比上赛季多,这一方面说明比赛对抗激烈,另一方面也提醒球员要进一步规范场上动作、管控比赛情绪。

外援略失色 小将有亮点

在中超严格执行“四大帽”政策以及疫情等因素影响下,本赛季“金元足球”进一步“退烧”,球队在引援中更注重球员的实用性和性价比。

跟往年相比,本赛季外援表现略为失色。虽然外援仍是各大球队最为倚重的力量,但不少大牌外援状态下滑或显现疲态,比如胡尔克、奥斯卡、塔利斯卡、奥古斯托。这也直接影响了他们所在球队的最终战绩和排名。

倒是一些“平民”外援给人留下较深印象。上海绿地申花队的博拉尼奥斯,代表球队出场4次就攻入3球,效率不俗;上海上港队的外援穆伊,也展现了很好的防守和组织能力;江苏苏宁队的瓦卡索用他凶狠的拦截和不知疲倦的奔跑,助力球队最终问鼎冠军。

10月24日,重庆当代队球员西里诺(上)在比赛中与江苏苏宁队球员瓦卡索拼抢。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与此同时,中国本土球员得到更多锻炼机会。统计数据显示,本赛季U23球员场均出场人次和出场时间都得到较大幅度提高,国内球员场均进球数也增加到0.97个。

一些年轻球员有高光表现。广州恒大的韦世豪出场10次攻入8球,荣膺最佳本土射手。北京国安的张玉宁打进6球助攻4次,渐趋成熟。大连人队的童磊,中超处子赛季坐稳主力位置,拦截、抢断数据名列前茅。只有21岁的广州富力门将韩佳奇,不仅是“全勤王”,扑救数据也是中超第一。

裁判别再唱主角

球员的场上表现直接决定了比赛的观赏性,而裁判、球迷、赞助商等赛事组织方、参与方,也是比赛精彩与否的重要因素。因为特殊原因,本赛季不少球迷不能到现场观赛,这极大影响了球迷的参与感和比赛的氛围。而裁判隔三岔五“抢头条”,更让比赛的观赏性打了折扣。

本赛季多场比赛出现争议判罚,其中一些判罚或改变了比赛走向,或决定了比赛结果,引发俱乐部、球员以及球迷的不满。

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不回避裁判问题。他说,虽然全赛季裁判的判罚98%是准确的,但2%的误判也是不能允许的,因为这2%很有可能扼杀了1支球队1年的努力。

本赛季,本土裁判尤其是年轻裁判获得较多执裁机会,这对他们是历练,但也暴露其问题。本土裁判的业务水平仍待提高,对国际足联相关规则的理解和把握尚欠火候,我们的裁判培养体系应更注重系统性、前瞻性和专业性。

“一胜上岸”莫重演

本赛季是中超首次采用赛会制,出现一些问题可以理解,球迷吐槽也在所难免,比如在“第一阶段分组单循环”+“第二阶段两回合淘汰”的赛制下,恒大与苏宁来来回回交手4次,而有的球队却始终无缘对垒。再如天津泰达与河南建业这2支在第一阶段排名各组末位的球队,却在第二阶段早早完成了保级任务,甚至出现了天津泰达只赢1场便确保“上岸”的情况。

虽说规则对每支球队都是平等的,但有明显漏洞的规则对比赛质量、联赛品牌是极大的伤害。由于第一阶段的积分不带入第二阶段,一些立足于保级的球队,可能根本不在乎第一阶段的成绩,而是在第二阶段“毕其功于一役”。同样,在第一阶段后期基本确定分组的情况下,一些球队在这个阶段剩下的比赛中也可能“走过场”。

按照陈戌源的说法,下赛季中超有很大概率继续采用赛会制。应该说,在特殊情况下采用赛会制,是不得已的最优选择。希望有了本赛季的赛会制经验和教训,下赛季的联赛会更科学合理、更公正公平,联赛的质量和观赏性能够再上一个台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