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教育扶贫“连跨山海”

■教育扶贫 携手小康

书吧、美术室、创客空间……在国家级深度贫困县贵州纳雍县,由广州市天河区援建的纳雍天河实验学校今年6月迎来第一批新生,为易地搬迁的贫困户子女提供了一流的学习条件。

“我们希望为纳雍打造一所带不走的好学校,培养一批带不走的好教师!”该校校长詹雯从2018年起扎根纳雍帮扶教育,探索出三下沉、三帮扶、三转变、三培养、三启动、三抓实“六个三”模式,深受乡亲爱戴,被学生们称为“广州妈妈”。

像詹雯这样的“粤教力量”早已遍布全国。广东教育对口帮扶8个省(自治区、兵团)、19个市(州、地区)和140多个县(农场、区)。

广东省教育厅厅长景李虎表示,多年来,广东坚持“以提升受援地教育软实力为主,急当地所需、尽广东所能”,助力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从重“硬件”到重“软件”

打造组团式智力支援

在今年艺术科目高考考场上,云南昭通市昭阳区二中学生李兴多的一曲《松花江上》,让评委感动落泪。考场上信心十足的李兴多,过去却是个习惯往后缩的学生。他说:“是陈老师帮助了我。”他口中的陈老师,是东莞石碣中学56岁教师陈国志。2018年起,他带着八旬母亲赴乌蒙山区支教,至今已2次提交申请,打算继续留在昭通支教,干到退休再回去。他将语文教育与音乐教学相融合,成为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更引导不少学生敞开心扉,转变得更自信阳光。

补齐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短板,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夯实脱贫攻坚根基之所在。广东持续推动重“硬件”建设向重“软件”建设转变,发挥“组团式”智力支援优势和效应,尤其把培养引进人才作为教育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广东落实“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面向全省选派近千名教师援藏援疆支教;同时强化“传帮带”,累计选派2000多名教育督学、教科研专家、骨干教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等到当地开展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培训、名师送教、协同教学活动。截至目前,省教育厅及地市教育局每年派出的支教教师约1500名,教师工作待遇全部与援派干部相当。近5年来用于教师支教的各项经费约3.5亿元。

全力输出“粤教团”的背后,有完善的机制体制作保障。省教育厅专门成立教育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强化顶层设计,制定了智力支援、校际结对、跟岗锻炼、交流交往、大学生实习支教、中职招生、联合培养、高考定向招生、大学生就业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同时,明确了有关人员选派、政策待遇、经费保障、补助标准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将有关经费全部纳入广东支援工作总盘子,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建立健全了教育帮扶工作长效机制。

从“输血”到“造血”

激发当地内生动力

西藏、新疆、黑龙江、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广东教育扶贫的地区范围之广、贫困程度之深、情况之复杂,全国少有。

“只有持续推动‘输血式救济’向‘造血式合作’的转变,激发和培育当地内生动力,教育扶贫才能产生更长远的效应。”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说。

独木不成林,在喀什,广东已累计派出441名骨干援疆教师,传帮带435名教师,培养了100多名青年骨干教师,培训8000多人次,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

授人以渔的教育扶贫经验,被总结为广东教育援疆“五个一工程”,即种子工程,打造一个龙头;育苗工程,培养一批骨干;造林工程,提升一支队伍;园艺工程,提升一套机制;新芽工程,培育一代新人。品牌效应不断外溢,吸引其他省份学习借鉴。

不仅如此,省教育厅与省扶贫办联合川、桂、滇、黔四省(区)教育厅共同实施“牵手工程”“粤教祥云计划”,改变“顶岗”“包办”式支教,组织广东1622所各级各类学校参与结对帮扶,培训当地骨干教师等38000多人,安排当地教师来粤跟岗,定期开展教育讲座、课题指导、同课异构、师资培训等系列活动,构建广东教育东西部扶贫协作结对帮扶、组团支教、人才支持、师生交流、成果检验五位一体的学校“结对子”平台。

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作为职业教育大省,广东充分用好职业教育这台致富“发动机”,持续推动省内31所职业院校与广西17所、四川14所职业院校健全职教协作机制,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实际,开展人才培养、课程建设、资源共享等共建活动,实现“造血式”精准扶贫。

其中,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和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分别于2019年5月与甘孜州职业技术学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以“2+1+2”的模式开展联合办学,每年联合招收80名甘孜籍初中毕业生。学生们就读学前教育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中职前两年在甘孜职校、第三年在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就读。

中职毕业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升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则进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在此期间,还为有意在广东就业的学生推荐就业,达到“一人就业,一家脱贫”的教育精准帮扶目的。

在黑龙江,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与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东西部职教协作实验班”,2020年首批录取考生161人。

数据统计,自2016年起,招收云南昭通市初中毕业生10195人到东莞、中山市中职学校免费学习,2020届872名昭通籍学生就业,留在东莞达525人。

从“生力军”到“主力军”

大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同学们要注意个人卫生、加强锻炼,与传染病小怪兽说再见!”今年初,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0级研究生林丹芸因疫情不能如期回西藏昌都市支教,她主动变身“云主播”,一方面帮助学生开展线上学习,另一方面发挥专业特长,为西藏农牧民子女科普传染病防护知识,超过1000人次受益。

从受帮助的贫困学生转变为“教育扶贫人”,林丹芸用专业知识传递爱心,获得由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授予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称号。

多年来,广东大学生教育帮扶从“生力军”向“主力军”转变,大批大学生积极践行“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用情用心传递教育扶贫的蓬勃力量。

在西藏,广东11所高校与林芝市六县二场一区合作共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基地,共派出810名大学生到当地60多所学校开展为期半年至一年的支教活动,帮助缓解当地学校音、体、美教师紧缺、学科教学相对薄弱的矛盾,实现学校支持、学生欢迎、当地认同的“三方共赢”。

3年间,以大四学生为主体的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支教队把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大学生数字媒体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系列项目—数字媒体节》引入林芝市职业技术学校,协助当地筹建起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组,组建模拟实训室,助力构建独具民族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

同时,广东开展“携手奔小康 共筑中国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有1万多支队伍、16万多名师生助力脱贫攻坚,到广东教育对口支援、东西部扶贫协作和省内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活动。

“33年援藏再接力!”今年暑假,岭南师范学院层层选拔29名大四优秀学生作为该校第七批援藏支教实习生进藏支教,其中六成实习生派驻工布江达县海拔最高、底子最薄的东部三乡,以实际行动投身全面小康的冲刺攻坚。

“岭南师范学院援藏支教实习就是促进教育均衡的‘精准扶贫’。同学们的支教行动是对岭师‘援藏良驹’精神和校训精神最好的诠释。”工布江达县政府副县长天浩然说。

南方日报记者 姚瑶 实习生 刘灵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