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制定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简称《规划》)正式发布,提出打造“一横两纵”的沿江、东南部、西部三大产业带。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从空间上看,三大产业带距离跨度很大,最短的近30公里,最长的超过100公里,产业组团间如何实现高效协作?记者梳理广州在建及规划的高速轨道线路后发现,“一横两纵” 产业带的交通骨架布局已基本成形。
从横向看,时速160公里的广州地铁28号线基本与沿江产业带走向吻合;从纵向看,同为时速160公里的 22号线则串联起西部产业带的主要组团,近日启动研究的“知识城-南沙快线”或采用磁悬浮列车,成为支撑东南部产业带的大动脉。与此同时,新白广城际、广佛东环城际等多条快速轨道正在紧张建设之中,搭建起三大产业带之间沟通的桥梁。
当下的广州正处于城市整体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通过打造高速轨道上的“一横两纵”产业带,广州将继续夯实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充当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
依托时速160公里的高速列车,极大缩短产业带时空距离。
“一横两纵”格局下的轨道网与产业带
《规划》提出,沿江产业带将“打造为数字经济、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集群”。主要的节点有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天河中央商务区、天河高新区、海珠广场文创金融产业创新区、中大国际创新谷、白鹅潭商务区等多个产业平台。
广州地铁28号线是规划线路之一,沿珠江东西向而走,是广州时速160公里级别快速地铁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贯穿广州的荔湾区、海珠区、天河区、黄埔区和增城区,在白鹅潭、滨江东路、琶洲、鱼珠等地方设站。
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是沿江产业带的重中之重,涵盖“一江两岸三片区”,28号线连通了其中的琶洲核心片区和鱼珠片区。此外,28号线白鹅潭站、滨江东路站也分别与白鹅潭商务区、中大国际创新谷相对应。
西部产业带则着力于“建设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集群”,重要节点包括广州南站商务区、海龙科创区、白云湖数字科技城等多个重点平台。
广州地铁22号线将助力西部产业带的联动协作。
广州地铁22号线自万顷沙至白鹅潭(芳村),途经广州南站、西塱等站点,与西部产业带的广州南站商务区、海龙科创区相呼应。此外,根据最新的规划,22号线将从白鹅潭北延约40公里,直达白云机场,在白云区设多个站点。其中,根据白云湖数字科技城的规划,已为22号线北延段预留了建设通道。
东南部产业带则聚焦于打造“集中度显示度更高的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自南向北,重要节点包括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番禺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多个重点平台。
在近日举行的《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政策解读会上,广州提出研究开通“知识城-南沙快线”,目前具体站点没有选定,考虑采用磁悬浮、高铁或者高速地铁。东南部产业带涵盖南沙、番禺、黄埔、增城等区域的多个产业平台,未来有望通过快速轨道交通实现有效的联动。
以时间换空间,产业带由“散装”走向集聚
一项测算表明,交通运输业投入产出比平均达到1∶8以上,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占到GDP的10%左右。轨道交通的提前布局,必将撬动产业带的加速发展。
以西部产业带的广州南站商务区为例,短短10年间,广州南站已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规模最大的客运枢纽,每天有数百列动车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日均50万人次出发或抵达,位列全国第一。
然而,客流未能转化成经济效益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主要的原因在于南站与市区的时空距离较长,广州地铁2号线和7号线都无法把南站“拉进”市中心。
广州南站。
交通基础设施服务城市的长远发展,必须提前规划、及早安排甚至适当超前。
目前,时速160公里的快速地铁22号线土建工程已经过半,线路建成后,南站到荔湾的距离将大幅缩短至10分钟。随着22号线北延,南站到白云区的时空距离缩短至20分钟。西部产业带几个核心组团的沟通将变得畅通无阻,协作效率将得到质的飞跃。
三大产业带的另一个特别之处在于,它不仅是一个空间概念,还包含了产业集聚的内在要求。《规划》为三大产业带都指明了各自的发展重心,以东南部产业带为例,明确将聚焦于“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然而,从南沙到黄埔,东南部产业带空间跨越超过100公里,空间的分散和产业的集聚存在现实矛盾,如何破题?通过快速轨道极大缩短时空距离,广州计划把“散装”的产业组团,打包成联动的产业集群。
广州地铁28号线将是串联沿江产业带的主要交通骨架。
于是,我们便不难理解《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提出建设地铁、高铁甚至是磁悬浮,打通中新知识城和南沙两大科技创新极点的内在意图。若采用500公里时速的磁悬浮列车,南沙至黄埔仅需要15分钟,东南部产业带核心组团之间的交通时长将大大缩短。
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核心区。
沿江产业带两端距离较短,约30公里,沿线主要是中心城区。时速160公里的28号线建成后,从广州西翼的白鹅潭CBD到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仅4个站,到广州第二CBD(广州国际金融城-鱼珠)仅6个站,三大核心组团之间的时空距离大幅缩短至10-20分钟,助力沿江产业带的形成高集聚度的“沿江黄金带”。
打造多层次轨道交通,引领广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
从建设广州都市圈的角度去看“一横两纵”产业带,或许更能看出政府谋篇布局的深意。广州在建及规划的高速轨道都承担着连接周边城市的功能。 22号线、28号线都是湾区城际地铁,前者自南向北连通深圳、东莞、广州,后者自西向东连接佛山、广州、东莞。依托快速轨道,“一横两纵”产业带才能无缝对接广州都市圈城市的经济要素和产业资源。
事实上,从交通一体化到产业共融共生,广佛同城10年的实践,已为共建共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广州都市圈提供了绝佳的样本。
2010年11月3日早晨,一列地铁从佛山市魁奇路站驶出,广佛地铁正式登上历史舞台。2019年底的最新数据显示,广佛地铁从开通之初的10.1万人次,已发展至日均客流量54万人次,以千灯湖、龙溪大道为节点的“黄金走廊”已经形成。
广州地铁28号线走向图。
从欧美、日本的经验看,都市圈是经济活动关联密切区域的高质量融合,交通一体化是首要条件。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认为,广佛同城的成功经验,可以在广州经济圈内复制。“两地政府通过从基础设施对接到制度对接,特别是公共交通一体化运营,为跨城通勤、跨界居住提供了保证,广佛地区逐渐同城化,目前已呈现高频通勤的成熟都市圈特点。”
“在交通一体化下,广佛之间的产业联动提供了极好的观察样本。”马向明指出,“佛山有大量制造业企业如机械装备、家电等产业,它们都有智能化的需求,而广州有大量高校、科研院所提供科研力量支持,能够很好地解决产业升级的问题。
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是决定城市高质量发展、巩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变量。一直以来,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是广州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在“十四五”期间,广州还将稳步增加地铁运营里程,推进广州地铁延伸贯通周边城市,以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建设引领广州都市圈的一体化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