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乐昌市红七军革命烈士纪念园。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叶志强 摄
红色名片
为铭记1931年红七军在乐昌梅花的战斗历程,缅怀红军革命先烈,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革命烈士纪念园于2007开始修建,2009年投入使用,占地面积22亩。在梅花战斗中牺牲的李谦等烈士长眠此地,雄伟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屹立在旁。
一线走访
韶关乐昌市红七军革命烈士纪念园里的梅花开了,步入园内,闻得阵阵幽香。登上100多级台阶,站在由三支步枪雕塑组成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下,梅花镇上的热闹景象尽收眼底。
时间拨回1931年的那个春天,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在这个粤北山区小镇打响壮烈的一仗。在战斗中受重伤的师长李谦,被两名红军战士护送到粤北大山深处的村民廖文成家,不久便牺牲了,而一句承诺让廖家三代人守护红军墓长达九十载。
红七军在梅花镇激战
高山夹峙的梅花镇,是一片起伏的丘陵。翻开《梅花人民革命斗争史》,“血战梅花”的一幕幕重现眼前。
1931年1月,由政委邓小平、军长张云逸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在广西百色起义后,转战到达粤北,试图建立根据地。
2月2日凌晨,广东军阀邓辉团从湖南宜章方向跟踪追来。军前委决定在梅花迎击敌人。指挥部设在梅花圩西北角的莲花祠,战场摆在梅花岭两边的高地上。
2日中午,邓辉团向红军疯狂扑来。这时,湖南的唐伯寅团和陈龙团,也从坪石方向赶来。至此,敌人有三个团的兵力,远超过红七军。千钧一发之际,55团的一个营从左侧奔杀而来,58团二营从右侧直压过来,很快把敌人击垮。
没过多久,敌人又发起冲锋。58团一营营长李谦(缩编前为师长)率领战士们,先后打退了敌人七次冲锋。黄昏时分,敌人发起第八次冲锋。李谦率一个排把敌人压了下去,并乘胜追击。当他跃出松树林,被敌人射中腹部,重伤昏迷过去。
夜幕降临,战斗停了下来。据记载,梅花战斗共击毙伤敌人一千余人,红七军伤亡七百余人,其中,李谦、章健等光荣牺牲,还有多名干部负伤。
未来将建造纪念馆
1931年2月,李谦不幸在梅花战斗中弹,被红军战士护送到村民廖文成家中,由于大山里缺医少药,他不久便牺牲了。在出发寻找部队前,两名红军战士留下一张字条,字条上简要记录了李谦在此疗伤的经过,并且恳请廖文成看护好李谦的遗骨。只因这一托付,廖家祖孙三代人始终把这座红军墓当成自家祖坟,悉心照看。
为永远缅怀红七军革命烈士,2005年,乐昌市决定兴建红七军革命烈士纪念园。后来全国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在对红七军梅花战役临时指挥部旧址“莲花祠”的普查中,确证了李谦烈士墓的所在。
2010年12月,李谦的遗骸被迁葬入纪念园,葬在红七军烈士纪念碑的左侧,战友英灵终于重聚,廖聪济一家也随着李谦烈士墓一起迁出深山。如今,51岁的第三代守墓人廖聪济已成为红七军革命烈士纪念园的管理员,每天不仅继续守护着李谦烈士的英灵,也一同守护着诸多血洒粤北大地的革命烈士的英魂。
据乐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何相平透露,接下来计划在园内建造一个纪念馆,把已收集的部分红七军的历史文物进行展览。
对话
红七军革命烈士纪念园管理员廖聪济:
吃水不忘挖井人 要把承诺延续下去
南方日报:廖家是如何开始照看红军墓的?
廖聪济:听爷爷讲,那是1931年2月的一天,家里突然来了3名年轻的红军。他们看上去很疲惫,其中一名军官的腰部、腹部受了重伤。爷爷安顿好他们,但受伤红军的伤势还是迅速加重,不久便去世了。另外两名红军在出发寻找部队前,他们告诉我爷爷,牺牲的军官叫李谦,年仅22岁,他们恳请我爷爷看护好李谦的遗骨。受红军托付,我爷爷将李谦的遗体掩埋在家旁边。
南方日报:是什么力量让你们能够坚守这么多年?
廖聪济:正因为这些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吃水不忘挖井人,不管有什么波折,我都要尽力守护好李谦烈士墓,守护好纪念园。希望我儿子以后能接我的班,把这个岗继续站下去,把这份承诺传承下去。
学习手记
真正让红色历史“活”起来
从距湖南仅20多公里的韶关乐昌梅花镇出发,再往湘粤交界的大山前行,山路十八弯,再步行约半个多小时山路,才来到了廖文成祖孙三代守护红军墓所在的老屋场村民小组石子坝。跟随廖聪济的步伐,沿着廖家泥砖房旁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小路再往里走,便来到了廖家人一直守护的红军将领李谦之墓原址。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家境贫寒,廖家人时常与饥寒为伴,但他们始终坚守在山里,守护着李谦墓。守墓人廖聪济乐观的心态和坚定的语气令人动容,其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对烈士发自内心的崇敬让人敬佩。
在乐昌,像红七军革命烈士纪念园这样的红色革命遗址还有很多,如何促进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与地方旅游产业相融合,用好全媒体手段讲好廖家三代守墓人等红色守护人的故事,真正让历史“活”起来,是值得思考的一个课题。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叶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