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高永文:香港应更注重在大湾区医卫合作中发挥经验溢出作用
中新社北京3月7日电 题:高永文:香港应更注重在大湾区医卫合作中发挥经验溢出作用
中新社记者 邢一
“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医疗卫生合作领域,香港应更注重自身医疗卫生管理和服务经验的溢出作用。”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特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前局长高永文近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
日前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成为正在北京参加全国政协大会的各界政协委员们的关注焦点。
高永文说,在大湾区的发展中,医疗卫生事业是备受关注且很关键的领域,事关区内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创新机制成功与否也关乎对区外地区发展的示范效应。
他回忆,早在2016年,以中山为代表的广东城市,就与香港进行了相关互访,考察香港的公立医院和社区医疗发展经验,并在其后建立了一系列对接平台。
目前,在大湾区“9+2”城市群中,各个城市已有序展开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其中,广州资源相对较强,而深圳在香港大学医院落户的同时也已加速发展。其他二三线城市虽在资源服务上有差距,但也不乏极速追赶者。例如,中山市已于在建的深中通道附近辟出“医卫特区”,让人印象深刻。
“这就好像国家的改革开放历程一样,开始先从部分地区启动是大方向。因为大湾区范围广,不可能遍地开发。所以,每个城市都应尽可能发掘区域,集中力量发展,也便于引入包括香港在内的外围助力。”
在形式上,香港与大湾区内城市的医疗卫生合作渐趋多元。高永文说,近年已有香港大学医院落户深圳。同时,也有许多港资和社会资本在大湾区内开设专科医院、专科和康复等特色诊所。此外,在多点执业政策放开后,大湾区内也有不少医生集团开始发展。
“其实,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提供了非常好的医疗文化磨合经验,引入香港医院管理模式,港大的专科领头人和内地专家一起磨合适用于大湾区的临床医疗模式。变化在慢慢地发生,也对整个大湾区内医疗模式的酝酿产生了积极影响。”高永文说。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循医药卫生界别出任全国政协委员的高永文履职一年来坦言收获颇丰。去年9月,他受邀参加了全国政协全年唯一一场以医疗为主题的双周论坛并就诊治标准等问题建言。
“参加全国政协工作的体验是前所未有的,复杂性远超在特区政府时的公职。但政协机构虽然庞大,却十分高效。在医药卫生界履职给了我很好的专业施展平台,与内地顶尖的医疗专家交流学习,也更能了解国家整体医疗状况。”高永文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建立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护人员培养,提升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
高永文说,自己在过去一年的履职过程中,看到了内地在社区层面的办医进展提速,大方向是正确的。把社区医疗体系建起来,让医疗资源的下放有施展空间是前提。下一步,在提高服务质量上,他认为,目前依靠三甲医院,透过“医联体”模式仍难解决问题的根本,而要透过社会资本,让其有诱因办医,如此可让病人沉淀到社区,提高社区服务质量。
“现在国家鼓励社区办医、开放多点执业,坚持分级诊疗的一系列政策方向,都有利于社区办医,且发展势头不会逆转。”高永文说。
他认为,诊治标准的一致性和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可借鉴香港经验,在大湾区设立医疗人才培训标准和专业一致的诊治标准,以便大湾区乃至整个内地早日与世界级湾区的国际标准接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