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9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54亿人。如何养老,也成为今年两会的热点话题之一。
“目前中国老龄化的进程太快。”在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副校长张凤宝看来,日益严峻且不可逆转的人口老龄化态势正在成为新时代下的新国情,这使得养老服务需求不断扩大,养老问题亟待解决。
全国人大代表李楠楠认为,我国老龄人口呈现基数大、增速快、寿龄高、空巢化、失能失智多的特点。尽管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庞大的社会需求相比,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仍显不足,其中“养老服务人才短缺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我国失能老人约1200万人,若按照国家失能老人与护理员4∶1的配置标准推算,护理员需要300万,而目前全国的养老护理员只有30多万。”李楠楠介绍,一方面养老服务人员缺口较大,另一方面年龄结构也不合理,现有养老从业人员年龄普遍偏高,“45-65岁的工作人员是养老服务队伍的主体,文化程度整体偏低,专业素养不高,服务专业性难以保证”。
以李楠楠所在的江苏省南通市佰仁堂常青乐龄护理院为例,该院目前共入住老人283人,但全院目前共有60名护理员,没有90后年轻人,“每年养老院里服务人员的流失率都在逐步递增”。
“有数据显示,全国养老服务类专业学生毕业后进入养老行业后,第一年流失率达30%,第二年50%,第三年70%甚至更高。”李楠楠告诉记者。
在李楠楠看来,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差、社会地位低、晋升空间窄,降低了这一职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哪怕现在护理院给护理员的工资再高,但护理员在护理院是没有办法评职称的,只有去医院才能评职称,而职称对于员工来说是一个长久的保障。”
因此,李楠楠建议,可以将到护理院工作,作为医院医师晋升职称之前下基层服务的一部分内容,同时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任职,并在职称评定等方面与医院医护人员享受同等待遇,“希望刚毕业的学生在进入大医院之前,能在护理院流动1到2年,这样能给护理院解决燃眉之急。”
此外,张凤宝认为要加强养老行业相关人才培养,“目前养老服务行业大量需要专门性人才,如全科医生,既懂护理知识,又懂心理学的多学科人才,知识结构需要是完整的”。
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等七部门印发的《关于教育支持社会服务产业发展提高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原则上每个省份至少有1所本科高校开设家政服务、养老服务、托育服务相关专业。
“学生每年都会有见习实习时期,建议要分批流动到护理院,而不是一直在医院实习。”李楠楠建议,通过订单培养、共建实训基地等方式,实现教学与就业无缝对接,吸收一批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加入到养老服务队伍。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杨洁 记者 孙庆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