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市小菜园”来了!百万家庭行动,千万市民参与

花城广场再次变身绿色空间:红绿相间的番茄走廊,科技感十足的园林小温室、争相抢购家庭园艺种子的热情市民……3月27日举办的“广州城市小菜园”(简称“城市小菜园”)工程启动仪式上,超大城市市民就地就近拥享绿色农业的幸福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一场绿色生活的新风潮流将席卷全城。

城市小菜园为何牵动每一位市民的心?随着城市的发展,吃上自己种植的蔬菜似乎是一种“奢望”,市区用地寸土寸金、学习农作技术缺乏渠道……空间、成本等一系列原因让城市难以拥抱大自然,而城市小菜园有的放矢,为家庭、机团单位、学校、医院、企业等量身打造专属的“小菜园”,让绿色生活触手可及。

城市小菜园是什么?将如何走进寻常百姓家?百万家庭、千万市民又将如何参与?让我们走进城市小菜园,看看小小菜园背后的农业大前景、城市新未来。

小菜园搬回家

让田园生活成为生活日常

假期去乡间旅游、周末去农业公园,如今“乡村游”已经成为不少市民的假日热门选择。乡村的美丽风光、田园生活吸引着超大城市的市民,但只能在节假日亲近自然么?这个问题不再难,接下来,“广州城市小菜园”工程将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成为日常,掀起一股让城市拥抱大自然的新风潮。

什么是城市小菜园?准确描述是以“政府引导、建园自愿、社会参与”建设模式,建立标准化、绿色化、品质化的指导性标准体系,以“绿色环保用材、良种良法种植”为基本标准,政府有关部门牵头搭建由省市农业技术专家组成的公益性便民服务团队,市国企牵头建立市场化商业服务平台,方便市民购买种子种苗、肥料等有关物料,鼓励市民自愿自主利用门前屋后、阳台、房顶、外墙、庭院空地及其他可用空间建设“小菜园”。

通俗来说,就是将菜园搬回每一位市民的家,每天都可以拥享绿色农业,满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下,家庭单位种植绿色环保蔬菜日益成为一种新时尚。广州以“花城”闻名,广大市民有种花养花的传统,城市小菜园将让种菜像种花一样普及,兼顾美观性的同时也兼顾实用性。

放眼国际,以“花园城市”闻名的新加坡,该国的都市农业正带来传统农业的重大变革。新加坡都市农业的一个新趋势就是主打“空间牌”和“科技牌”,用水培溶液代替土壤,用作物的垂直堆叠形式代替广阔无垠的田地,实现农业“向上生长”。

在广州,都市农业同样日新月异。如在从化的“植物工厂”,一茬菜的生长周期平均只要19天,一年可收获19次,是普通种植产量的20倍,一般无土栽培产量的5倍。

城市小菜园可以简单理解为袖珍版的“植物工厂”,但行业做法运用于生活日常中需要考虑成本因素。而城市小菜园做到了足够亲民,经测算,2平方米阳台一年只需花费200元左右,在成本上实现了把都市农业从田间地头带进市民的家中。

在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广州城市小菜园”专家团队首席专家张华看来,城市小菜园满足了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也是将土地利用到极致,将创新贯彻到极致,既是都市生活的新风尚,也是都市农业的发展大势。

“黑科技”用起来

把方寸之间变成绿色空间

让都市农业从田间地头“飞”进寻常百姓家,并不简单。

与方便使用各种农业科技的现代化农场不同,普通市民家中的阳台往往空间、光照有限,加之种植成本等问题,既不能使用农用无人机等农业设备,也不能使用滴管、喷灌等现代化农业技术,一般市民往往不掌握基本的种植技术,如何将方寸之间变成绿色空间,其关键一跃需要一系列农业“黑科技”的支持。

“蔬菜阳台种植关键技术是多方面的。”张华介绍,为让农作物适应阳台等狭小空间,需要选择适合栽植的品种,考虑承担“土壤”功能的栽培基质如何配比、如何肥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问题。市农科院的技术团队甚至在探索的过程中还成功申请了两项专利。

蔬菜阳台种植面临的一大问题是定制化的实现,受房屋朝向以及阳台空间的影响,不同家的种植环境可以说是千差万别,如何为每一个家庭量身定做专属的“小菜园”?

“广州丰富的种质资源保证了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生长环境提供适配的品种。”张华介绍,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也是农业种植的关键。以市农科院为例,目前每年收集、鉴评各种蔬菜、玉米等种质资源400多份,保存蔬菜、玉米等农作物种质资源总数达9000多份。经过长期的实验筛选,适合阳台菜园盆栽种植的辣椒就有杭椒1号、香妃线椒、辣优16号、辣优17号、五彩如意椒等品种,基本能满足各种阳台的种植环境。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城市小菜园还运用都市菜园种植盆的专利,解决蔬菜根系浸泡影响蔬菜生长等问题;运用残株烂叶微生物堆沤处理的专利,通过加入生物菌成堆肥来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解决植物生长过程中残叶烂叶回收处理的问题。

一系列农业“黑科技”更是成功运用在“海洋六号”远洋渔轮上,因长期从事远洋航海工作,海上船员主要靠从陆地储存大量耐储存农产品满足日常生活所需,长期吃不上新鲜蔬菜,市农科院的技术团队克服了气候、温度、种植技术等诸多难题,在船上成功“点石成绿”,满足了吃上新鲜蔬菜的愿望并提供了享受农耕、亲近绿色的愿望。

“农业技术的突破和日益成熟,让阳台种植的成本越来越低,日益平民化。”广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市小菜园恰逢其时,让农业走进寻常百姓家。

农业走进童年

“门外汉”变成“小能手”

“目前,广州已有400多所学校积极报名参与‘广州城市小菜园’工程。”广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工程不仅能舒缓身心增进感情,也是青少年感受劳动之美的天然科普基地,更提供了一个契机让农业走进孩子们的童年。

愿景美好,更要落地有声。让孩子亲近自然、了解农业,要考虑如何深入浅出地把专业的农业种植变成一堂手工课,让农业“门外汉”变成农业“小能手”。

为此,城市小菜园工程也早有准备,目前正在推进3个平台建设:第一是“广州农博士”服务平台,由农业技术专家组成专业团队,在线上实时解答市民家庭种植技术问题;第二是市场化服务平台,能为市民提供线上线下购买优质种子、有机肥、环保基质等种植配套产品服务;第三是交流分享平台,将推出一系列指引文章、视频,为市民科普分享正确的家庭种植方法,同时市民也能在平台上发布交流种植成果。

多个平台使用起来也非常便捷,以“广州农博士”服务平台为例,其建设之初是服务于广大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农业技术问诊公益性服务平台,该平台有数百名经验丰富的专家队伍支持,“含金量”十足。为更好地向普通市民提供专业服务,更是专门开发了“广州城市小菜园”农博士服务专版。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在蔬菜、瓜果种植过程中,一旦发现任何问题,可通过手机随时上传视频、图片、文字等信息向专家求助,同时,专家也将以“抢单”形式第一时间在线向市民提供技术服务。

“广州城市小菜园”工程提供的农业服务覆盖了作物生长的全生命周期,方便了教师、家长带领孩子参与农业、了解农业的门槛。“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向公众、向孩子科普农业技术的一个机会。”张华表示,这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城市小菜园工程将带动百万家庭行动、千万市民参与,未来,广州还将适时开展“最美广州城市小菜园”“我爱小菜园”“种菜小能手”等评选和展示活动,让“小菜园”成为孩子成长的大舞台。

“自己双手种出来的果实最香甜。”启动仪式上,署前路小学学生许皓睿对自己的课外时间多了一份新期待。

【南方+记者】傅鹏

【通讯员】穗农宣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