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临近,新一轮消费高峰将至,一些不法分子也开始活跃起来,尤其是电信网络诈骗开始进入高峰期。
“您在我店下的单已经确认收货,加一下登记员号码,送您早餐机一个(包邮)到家,次日结束。”家住广州的罗女士收到了一条这样的短信,但按照罗女士的说法,“这一个月太忙,根本没空网购,近期也没有接收任何快递。”南都记者调查了解获悉,“五一”前夕,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等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不少消费者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而花样百出的新技术新业态让人稍有不慎就会落入骗子们精心布置的陷阱。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之前是电信诈骗,现在则扩展到电信网络诈骗。今年电信网络诈骗已占到全省刑事案件的30%,日常工作中,诈骗类型已经超过50种。”广东省公安厅新型犯罪研究中心有关负责人在4月2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目前网络贷款诈骗、网络兼职刷单诈骗、冒充客服退款诈骗、网络交友诈骗这四大类型的电信网络诈骗最为猖狂。
新出行陷阱:航班改签骗局
陈先生(化名)近日收到了一条自称是航空公司发来的短信,称其预订的航班由于飞机故障取消了,要求陈先生拨打专线电话改签或退票,且每位旅客有200元误机补偿。短信上留有航空公司客服电话,于是陈先生通过上面的电话与对方联系。之后,“客服”告知陈先生要通过支付宝办理退款,并提供一个支付宝账号引诱陈先生按照提示操作,添加对方为好友,开通“亲密付”功能。由于陈先生不了解亲密付功能,所以并未对此产生怀疑,直到最后才发现自己支付宝被转走近一万元。
“五一”假期,不少消费者都安排了旅游计划。根据航旅纵横数据预测,五一假期期间(5月1日至5月5日)航班数(不包含计划取消航班)预计将超过7万个,较2020年同比增长103%,较2019年同期实际航班量增加11%。
有业内人士透露,在准备度假的同时,消费者可能对出游交通信息比较敏感,如果突然收到“航班改签”的短信并提示“多退××元的机票款”,很容易被诱入圈套。“我就是按照短信提示拨打短信中400开头的客服电话,一步步被骗子诱导,泄露自己的银行卡信息,卡中积蓄被一扫而空。”陈先生透露。
南都支招:首先,遇到类似信息,仔细甄别航空公司网站和客服电话,一般航空公司和票务平台都会使用官方认证电话和消费者联系,如果消费者认为电话号码可疑,可以挂断电话后,通过票务公司提供的官方电话主动和对方取得联系,询问相关业务办理情况。不要轻信陌生电话、短信,不要随意点击不明链接。如果对方索要消费者银行卡等个人信息时,应对此保持足够的警觉,不要因为贪小利而上当。其次,消费者在购买机票时,一定要认准正规、有资质、有固定营业场所的代理商。
小心Wi-Fi钓鱼诈骗
王小姐(化名)向南都记者透露,她不久前使用了公共场所的Wi-Fi后电脑被黑客入侵,在U盾、银行卡均未丢失的情况下,网银被他人在数天内盗刷几十次损失了数万元,同时手机也被黑客做了手脚,接受消费提醒短信的功能被屏蔽,因此所发生的几十次交易她根本没收到任何短信提示。
“五一”假期,大家出门旅游为了节约流量,往往选择蹭网。很多人进入酒店、餐馆、商场等公共场所后也习惯先打开Wi-Fi功能,看一下是否有免费的Wi-Fi信号。殊不知这些免费Wi-Fi的背后很可能蹲着黑客,以同名Wi-Fi形式诱骗你接入他搭设的虚拟Wi-Fi网络,并可以轻松控制你的手机,然后盗取手机上的银行账号密码、手机支付短信、照片、视频等各种信息。
南都支招:出外旅游时,关闭手机自动连接Wi-Fi的功能。在陌生场所不要连接未知的Wi-Fi,不要见“码”就扫,不要扫来源不明的二维码,扫二维码前应核实其来源,在手机上安装防病毒安全软件,保护好个人隐私。在未知的Wi-Fi信号下不要输入微信、银行卡、支付宝等密码。
“ETC异常”也可能是骗局
孔先生近日收到一条显示为“广东交管”的短信,说他的ETC卡即将失效,要在24小时内进入网站补录信息。他点击了短信里的链接,并根据网页的指引操作输入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银行卡号、密码和验证码。不久后,他收到银行的扣款信息,银行卡被分三次转走了近4000元。
根据央视日前报道显示,广东交警近日已接到数起“IC、ETC异常”诈骗的报案,“通知单位”的名义也五花八门,驾驶人被骗金额几千元至两万元不等。据悉,短信里的链接是诈骗分子的钓鱼平台,只要输入信息,对方即可同步获取,当诈骗分子同时获取验证码后,就会进行转账操作。
南都支招:对于不明号码发送的短信内容,需提高警惕加以鉴别。值得注意的是,车辆ETC标签一般不会失效,失效后也不会发短信提示。收到相关业务短信后,可拨打全国统一交管服务热线电话12123或到银行营业网点核实短信内容真伪。
如果短信中含有链接,请认准官方信息,千万不要随意点击,也不要拨打短信中的陌生电话。线上办理业务认准官方网站,涉及重要个人信息、银行卡信息输入,特别是要求填写银行卡密码和验证码时,要多留个心眼。
境外电信诈骗也频发
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日前发布提醒公告,称瑞典近期发生多起中国同胞遭遇电话诈骗的案件。不法分子冒充使领馆、快递公司、国内公检法机关的电话号码,以身份证件过期、有快件未领取、涉嫌违法案件等缘由,诱导同胞提供银行账户信息。
南都记者注意到,连日来,中国驻比利时使馆、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馆、中国驻卢森堡大使馆、中国驻泰国大使馆等近期也陆续发文,称驻外使领馆和国内政府机关不会以电话方式通知中国同胞有案件需要处理,不要轻信任何以中国驻外使领馆名义索取银行卡等个人财务信息、要求转账或汇款的电话。
南都支招:如果接到声称“参与跨国洗钱案”、“护照被冒用”、“当事人没有向使馆上报健康状况”等花样百出的可疑电话,请马上挂断,切勿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身份证件、银行账户等个人信息。如发现被骗,请立即通知相关银行冻结转账汇款,并向当地警方和国内公安机关报案,尽最大努力挽回损失。当事人无法直接向国内公安机关报案的,可委托国内亲属或律师报案。
记者手记
这四类人群最容易被套路
4月28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广东省公安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公安厅新型犯罪研究中心有关负责人透露,目前网络诈骗占到诈骗的80%,其中网络贷款诈骗占比30%,网络兼职刷单诈骗占比超过17%,网络交友诈骗达到14%。“最近新冒出来的冒充客服的退款诈骗也突然多了起来,占比达到了11.9%。上述四类诈骗是近期反馈比较多的类型。”
南都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电信网络诈骗的受骗人群主要包括四大类:大学生、城市外来务工人员、老年人及农村地区人群。在绝大部分受骗人中,贪小便宜是最容易被利用的因素;此外,利用人们的恐惧心理也是不法分子常用的套路。
从2020年10月开始,公安部会同工信部、人民银行、最高法、最高检和三大电信运营商联合开展“断卡”行动。南都记者获悉近日“国家反诈中心”App已经正式上线,苹果、安卓手机均可以在应用商店搜索下载。广东移动也告诉南都记者,自开展“断卡”行动以来,广东移动月均发送警示类预警短彩信5609万条、拦截各类诈骗及不良呼叫1890万次、加黑诈骗国际号码915万个。
“公安机关今年破获的电信网络诈骗6416起,抓获嫌疑人7997人,比去年同期上升12.48%和95.81%。”广东省公安厅新型犯罪研究中心有关负责人透露,省市两级的反诈中心累计劝阻潜在受害者401万名,累计封停的涉案电话49万个。在银行的配合下,止付的涉案银行账户10万余个,止付的赃款32.6亿元。今年公安机关为全省330位本地事主返还资金2400余万元。
采写:南都记者 孔学劭
策划/统筹:甄芹 田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