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中文简称:北师港浸大;英文简称:UIC)2017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姚梓泓多了一个身份——全国第11171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历经近两个月的等待,姚梓泓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用于挽救一位罹患白血病的患者,重燃一个家庭的希望。
无偿献血,是姚梓泓给自己安排的“成人仪式”。在家乡汕头,姚梓泓年满18岁后第一次献血,经志愿者的讲解,他决定留下血样,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名等待捐献志愿者。
2月24日,姚梓泓接到汕头市红十字会的电话,称他与一名患者配型成功,并询问他是否愿意进行捐献。听到自己配型成功的消息,惊讶之余姚梓泓也难免有一丝紧张,他仔细查阅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具体流程及情况,还咨询了医学专业朋友的意见,最终决定捐献。
经过了配型吻合的再次确认、全面体检后,4月14日,姚梓泓前往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住院五天,每天注射造血干细胞动员剂,为捐献做准备。
姚梓泓说,在注射造血干细胞动员剂的时候,由于干细胞的增殖,他会时不时感到腰痛,“疼痛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并且住院期间得到了医生的悉心照顾。随着每天动员剂的打入,就会觉得自己离捐献又近了一步。很快就能救助到患者,这种期待每天都支撑着我。”
4月21日早上,姚梓泓开始了造血干细胞的采集。他的捐献对象是位成年人,需要的造血干细胞也相应较多,因此采集足足进行了3个多小时。“为了确保采集顺利,全程身体是动都不能动的,但身边有一群志愿者关心和陪伴着我,喂水喂食帮助补充能量。他们发自内心的帮助与努力付出也令我十分感动。”
姚梓泓提到,在捐献过程中,他住在医院的血液科,住院的患者中有许多都仍在等待捐献,“看到他们便会想起我的那位素未谋面的受捐者,真心希望更多的人也能得到帮助”。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姚梓泓加入了武汉籍朋友组建的公益团队“好多云”,作为29位志愿者之一推行“从广东到湖北”的项目,为湖北地区募集医疗物资。姚梓泓主要负责寻找货源和协调捐赠事宜,最终这支公益团队向湖北地区捐赠了价值40万的物资。
“对于我而言,只是做了一个小决定,却能在百万分之一的概率中挽救一位患者的性命,这对我来说反而是一件幸运的事情。但愿我的微薄努力可以令你以一种更轻松的方式生活下去,希望你能够平平安安。”姚梓泓想对素未谋面的患者说。
【记者】姚瑶
【通讯员】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