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5月15日,《广东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发布。公报显示,广东人口十年增长20.81%,年平均增长率为1.91%。人口进一步向珠三角城市群和都市圈集聚,超60%人口聚集珠三角。东莞成为继广深之后第三个人口超千万的城市,深圳是广东“最年轻”的城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仅为5.36%,比全国平均低13.34个百分点。对于广东人口性别比偏高的情况,专家认为,主要是受外省流入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影响。
广东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广东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新洪分析称,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比较,广东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全面两孩”生育政策有效持续发挥作用,使广东生育水平有所回升,自然增长人口逐年稳步增加。
二是户籍机械变动促进广东人口规模的增长。其中,省外户籍净迁入人数保持较高的水平,十年来,广东省外户籍净迁入人口达312.02万人。
三是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吸纳了大量跨省流动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外省流入人口(半年以上)达2962.21万人,比2010年增加812.34万人,年均增长3.26%,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分别比同期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年均增速高1.84个和1.35个百分点,外省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也从2010年的20.61%上升到23.51%。
超60%人口聚集珠三角
分区域看,人口进一步向珠三角城市群和都市圈集聚。珠三角核心区人口为78014335人,占61.91%。
杨新洪表示,随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以及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快速发展,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愈发频繁,人口集聚程度明显增大。珠三角依靠优越的区位优势、开放宽松的政策环境不断吸引大量的流动人口。
同时,近年来,珠三角城市群和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经济发展活力持续显现,成为全省高端要素、高端产业的集聚地,人口集聚为产业集聚夯实了基础,产业集聚进一步强化人口集聚的趋势。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加速推进,大湾区建设将吸引更多的省内外人口集聚。
从年龄构成来看,深圳是最年轻的城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仅为5.36%,比全省平均低6.99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低13.34个百分点。同样年轻的还有东莞,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5.47%,与深圳接近,15-59岁人口占比更是高达81.41%,全省第一。
人口性别比梅州最低
数据显示,东莞是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最高的城市,达到130.06,其次是深圳,为122.43。这一指标最低是梅州,性别比为101.65,全省平均为113.08。
观点
广东省统计局局长杨新洪:
广东城镇化率已接近发达国家或地区水平
庞大的人口总量和增量对广东社会经济发展意味着什么?
“人口总量快速增长,庞大的人口总量有力地促进了广东消费需求增长,为广东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与人力资本,但也进一步加剧了人口与社会资源配置、人口与自然资源开发的矛盾。”广东省统计局局长杨新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何应对劳动年龄人口老化、人口老龄化加速来临等风险的挑战,合理利用“人口红利”,促使人口均衡化发展是广东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引导流动人口融入广东?
海量的流动人口是广东人口的一大特点。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1775万人,增长51.71%。在户籍制度不断放开放宽的当下,为何仍有如此显著的流动人口增长,未来应该如何引导这些流动人口更好融入广东?
杨新洪:珠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的崛起,使得人口的虹吸效应更加突出,加之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快速发展使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愈发频繁。
随着城镇化和现代化的纵深推进,流动人口的规模还将持续增长。要引导流动人口更好融入,第一,加强制度融合,逐步将流动人口制度化地纳入城市管理体系;第二,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三,统筹经济立足与社会认同,流入地政府要为流动人口获得平等的劳动就业机会、享有公平公正的人力资本提升机会等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使流动人口在城市社会中安身立命。
广东城镇化水平如何?
全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74.15%,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比重提高7.97个百分点。未来在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上,还可以采取哪些举措?
杨新洪:目前广东的城镇化率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水平,随着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提高的速度会明显放慢,但仍然有提升的空间,实现广东“十四五”规划制定的城镇化目标,即到2025年城镇化率达到74.8%难度不大。
城镇化水平的高低不能单纯以城镇化率来衡量,“十四五”的关键是在提高城镇化率的基础上,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一是提升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质量;二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乡村居民提供较高质量的非农就业机会和生活品质;三是加快推进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的转变,提倡城市化的人文关怀;四是推进县城补短板强弱项,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如何破解超大城市管理难题?
从城市看,东莞首次突破千万人口大关,成为广东第三个千万人口大市。此外,广州、深圳常住人口分别达到1867.66万人、1756.01万人。这体现了怎样的人口趋势,广东应如何破解超大城市的管理难题?
杨新洪:全省常住人口最多的五个市分别是广州、深圳、东莞、佛山和湛江,常住人口合计占全省的比重为50.14%,比2010年提高6.49个百分点。大规模人口地市数量的增长,充分体现出广东常住人口往大城市“堆积”的现象。
大城市病的根源在于优质资源和服务在城市空间的配置不当。超大城市的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遵循科学治理、有效治理的原则:一是推动开发建设方式从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二是树立以人为本,开放包容的治理理念;三是提高政府治理能力,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依托大数据库平台实施“过程”治理和智慧治理。
数字解读
广东全省及21个城市主要人口状况呈现什么特点、第三个超大城市为何是她、哪个城市后劲最值得期待、人口流动是什么状况……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广东经济社会、城市发展的秘密,其实都藏在5个数据里。
1047万 东莞成第三个千万级人口大市
1047万的常住人口数,让东莞成为广东第三个千万级人口大市。按照《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这次,东莞拿到了进入“超大城市”俱乐部的入场券,在人口这一指标上跻身全国城市前列。
在2010年就人口超千万的广州和深圳,则向着2000万人口迈进。
广州常住人口1868万人,保持全省第一,超过天津(1387万人),接近北京(2189万人),跟上海(2487万人)尚有差距。
深圳人口数量正在快步追上,与广州常住人口数量的差距从2010年的接近230万,缩小到2020年的111万。
除东莞外,还有一个城市对广东省第四座千万人口城市跃跃欲试,那就是佛山。
2020年,该市常住人口达950万人,按照该市过去10年每年增加22万人计算,3年左右就有希望实现这个小目标。
东莞与佛山的比照也很有意思:2019年佛山GDP率先突破万亿元,东莞则距离这一目标还差最后一步,但要论人口吸引力,东莞却是更胜一筹。
25752 吸引高素质人才 “小而美”的珠海后劲可期
从常住人口的受教育程度看,深圳、广州、珠海位列前三,且优势明显,每10万人口中拥有的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分别为28849人、27277人和25752人。
广深是两大核心城市,对人才的吸引不在话下,珠海更多发挥了“小而美”的魅力,吸引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
无论10年人口增量、人口老龄化程度还是受教育程度,珠海的人口构成都具有相当优势,人才是第一资源,该市的发展值得期待。
中国社科院人口所研究员王广州认为,新一代流动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也处于不断提升的过程,这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未来继续提升人力资本积累,积极发展、做大、做强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提升人力资本的教育、健康和就业水平,使人口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本和人才优势。”
244.49% 人户分离人口增速快 同城人口流动成风潮
相反的人流变化,主要出现在北部生态发展区的梅州、河源和沿海经济带东翼的揭阳、潮州。10年间,上述四座城市常住人口共减少近百万。参照以往人口数据,这些城市大多数人都流向了珠三角,一方面体现了珠三角对周边区域的强大引力,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也让这些城市的人均资源特别是土地和生态资源相应提升。
王广州认为,如此规模的人口流动,至少产生了三个结果:
其一,广东的城镇化率高达74.15%,比全国平均63.89%高出了10.26个百分点,由此带来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巨大需求;其二,外省流入广东人口达2962万人,这甚至与全国部分省份的常住总人口相当,为广东带来充足的“人口红利”;其三,广东“一核一带一区”从人均角度看,经济发展更加均衡。
还有一个趋势值得关注:同城人口流动成为新的风潮。人户分离人口是指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和2010年相比,广东各地市的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加了608万人,增长244.49%,显著超过全部人户分离人口增速(64.74%)和流动人口增速(51.71%)。
5.36% 16个人里才有一位老人 深圳老龄化程度最低
珠三角城市还有一个重要的人口特点:年轻人特别多。
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是老龄化的标志性指标,全国平均是18.70%,也就是每5个人里有一位是老人,广东平均是12.35%,要年轻一些。中山是8.87%,东莞是5.47%,深圳更低,只有5.36%——每16个人里才有一位老人。在这些城市,想找机会扶老太太过马路都不是一件容易事。
更惊人的是,东莞15-59岁人口占比高达81.41%,全省第一,深圳、中山、广州、佛山也分别达79.53%、75.44%、74.72%和74.37%。
我国法定劳动年龄指年满16周岁至退休年龄,考虑到今后的延迟退休政策,15-59岁年龄段基本与劳动年龄相吻合。简单的计算可以发现,仅这五座城市的劳动年龄人口合计约有4684万人,相当于全国的5.24%。
对此,广东省统计局局长杨新洪认为,应该辩证看待。
一方面,人口“红利”是推动广东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人口总量快速增长,庞大的人口总量有力地促进了广东消费需求,为广东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与人力资本。
另一方面,这也加剧了人口与社会资源配置、人口与自然资源开发的矛盾,与此同时,广东还面临劳动年龄人口老化、人口老龄化加速来临等风险挑战,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合理利用“人口红利”,促使人口均衡化发展是我省亟须解决的问题。
130.06 男性劳动力在制造业占比大
130.06——东莞成为广东性别比最高的城市。也就是说,男性比女性多了30%。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东莞就是光棍聚集地,而是很大程度上大量人口流入在性别上的显现。换句话说,丈夫到东莞工厂打工造成的夫妻两地分居,是很多东莞人的常态。
杨新洪表示,东莞的省外流动人口占到59.17%,“外省流入人口性别比高低也与产业结构有关,广东是全国制造业大省,产业结构重型化特征明显,对男性劳动力需求量增加。”
采写:南都记者 吴璇
南方日报记者 王彪 实习生 林广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