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送下乡 育出“致富果”

“真好吃,十分脆甜!”近日,笔者走进韶关市仁化县周田镇平甫村黄泥塘千亩柰李基地,看到不少自驾游游客提着篮子钻进果林采摘、品尝、拍照游玩。正忙着打包邮寄销售柰李的脱贫户李德良高兴地说:“今年柰李产量比去年高,个个圆润饱满、爽脆甜美。除了游客直接来果园买,还有许多顾客通过微信下单,我直接发快递过去,12元一斤,销售额近万元了,日子充满了奔头。”

在平甫村,像李德良这样依靠柰李产业实现增收致富的农户还有40多户,在“绿色生态农业技术+品牌化+组织化”发展模式的引领下,今年仅柰李产业可为全村带来约1800万元收入,柰李这颗“绿宝石”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致富果”,帮助村民过上小康日子。

勤学技术▶▷

产出优质果

平甫村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霞山脚下,日照充足,土壤肥沃、富含硒等多种微量元素。用好生态资源禀赋,发展柰李产业是平甫村脱贫奔康的探索。

李德良介绍,早在上世纪90年代,该村部分村民就从临近的湖南汝城引进、试种柰李,至今已有30余年种植历史,经不断磨合,原本普通的李子品种适应了当地特有的气候和土壤,渐渐衍生出现在这种兼顾杏的香味、李的甜味、桃的软糯,个大饱满还营养丰富的柰李品种。

但要推广,还是遇到了难题。“刚开始时,大家都是零散种植,缺乏专业指导和科学管理,形成不了产业化规模和品牌,柰李品质参差不齐,价格也没有优势。”李德良说,因缺乏方向和技术,多年来他也并未以此脱贫。

产业是全面小康的重要支撑。为做好柰李产业规划,打破种植技术上的瓶颈,省委统战部驻村工作队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共建产学研基地,并多次邀请专家教授对果农进行技术培训。

“最初村里从15亩的示范基地开始,走标准化种植管理之路。在示范基地,施肥、松土、灌溉均有章可循,防虫网、套袋、杀虫灯等物理防治措施的使用更保证了柰李的绿色无公害,我和其他村民经常去观察学习。”李德良说。

如今,他的柰李树上,一个个套袋包裹着果实。“以前不懂这些,后来农业技术员来指导,我去村里的‘农村夜校’听课,学会了不少绿色防控技术,用有机肥、生物农药,这样产出的果子品质更优。”李德良说。

经科学精细的培育管理,15亩示范基地产出了近1.5万公斤个头饱满的柰李,按照当时市场价,年增收20多万元。有了成功经验,标准化种植逐渐推广至千亩果园,绿色生态农业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基于严格的品控,经检测,平甫柰李无农药残留,其具有甜度更高、口感更佳、脆爽清甜多汁等诸多优势,广受消费者欢迎,这让李德良和村民们看到了更多希望。

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下,平甫村柰李产业发展全面加快。如今,柰李种植面积达1500多亩,今年预计产量约150万斤,走上了规模化、专业化的产业发展路子。

打响品牌▶▷

鼓起“钱袋子”

优质的平甫柰李需打响品牌,才能更好走出去。

前不久,仁化县第五届平甫柰李开园节系列活动现场热闹非凡,来自各地的10名网红主播在直播间逛果园、吃柰李,向全国网友线上推荐“平甫柰李”,掀起了销售热潮,进一步打响了品牌。

爽甜如蜜的柰李引来直播间订单不断,让种植户直接受益。李德良一上午就采摘了300多斤果子,他说:“近年来,平甫柰李出了名,订单越来越多,本地、周边县市和珠三角的单子都有。很多客人通过手机微信购买,一单几箱、几十箱直接邮寄,一两天即可新鲜送到客户手中,足不出户就实现了购销两旺。”

李德良腿有轻度残疾,从前以种点水稻和养鸡为主,收入不多,日子清苦。2018年,看着柰李如此受欢迎,乐观上进的他也在鸡舍周边种起了柰李,在技术支持和帮助下,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到现在的近5亩。通过“养鸡+柰李”的产业组合,他还领到了万元产业奖补金。仅“养鸡+柰李”产业就为李德良一年带来约8万元收入,加上其他的收入,一家人顺利脱贫致富。

有了积蓄,李德良把泥砖房拆了,建成两层新楼房,一家几口住得很舒适。门前的小菜园改成了小花园,种上桂花树、茶树等苗木,一年四季飘花香。“现在的生活如花香,很幸福!”他说。

未来期待▶▷

日子会更甜

“柰李产业的发展,不仅增加了村民收入,村集体收入也增加了。”李德良说。

村集体收入的增加是“党组织+合作社”模式的作用,村委会与合作企业建立了“保底收益+销售分红”机制,柰李产业预计今年可为村集体带来收益约4.5万元。

村里有了资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有力度和底气,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平甫村新建的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礼堂、同心广场等一批项目落地,让村里党建氛围浓郁、乡风文明和谐;17个自然村全部实现街巷道硬底化、饮用水管网铺设、雨污分流等,还打造了文化室、运动场和小公园等文娱场所。如今,条条村道纵横延伸,幢幢楼房鳞次栉比,超过410盏路灯覆盖全村,平甫新村灯光球场成了村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

看着近日揭牌的柰李文化公园,李德良心里美滋滋。他说,柰李二三月开花,到六七月可以赏果摘果,随着游客增多,沿线的农家乐、民宿、乡村采摘体验游等越来越有人气。

李德良家今年的柰李已全部卖完,勤劳的他又忙着三亩田的插秧。李德良有两个小孩一个已大专毕业出来工作,一个正在读高一,他说,现在生活很满足,对未来也充满期待,想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多存点钱,攒足第二个小孩的大学费用。农闲时,李德良会去村文化服务中心阅读种养类书籍,他希望多掌握一些最新的种植、养殖技术,把柰李种得更好、更多,卖得更好。

坐在家里门前的椅子上,李德良吃着柰李,看着新村貌,脸上常常挂着笑容,他感叹:“小康的日子真好,跟着党的政策走,继续努力向前,往后的日子定会更甜。”

南方日报记者 潘俊宇 通讯员 谭玉玲 肖晓珍 吴颂丹

统筹:袁佩如 黄学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