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他从广西深山中走来,带着少年人的朝气和理想走向伶仃洋上的海岛。
站在通往桂山岛的船头,珠海市桂山镇中心卫生院院长王桂湘人生第一次看到大海,一切都充满了未知和新奇,尝了一口海水后才知道真的是咸的。他没有想过未来会怎样,也没想过在这里一待就是30多年。
大多时候,海岛是风平浪静,做的事情,更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但王桂湘没有被艰苦和孤寂吞噬,成为了岛上家喻户晓的一名医生。
还有两年,王桂湘就要退休了,对这个工作了一辈子的地方,他有太多说不清的感情,没有设想过离开海岛后的生活,但唯一肯定是,他一定会回来看看,就像回家一样。
以医院为家,当好群众健康守门人
桂山岛位于香港、澳门、珠海之间的伶仃洋海域,是珠海市万山区众多岛屿的一个,与香港最近的地方只有3海里,距离珠海香洲区港口15海里。
当时的桂山岛被喻为“小香港”,但岛上的生活条件比想象中更艰苦。那时白天下了班后,就得去山上挑淡水,不然就没水冲凉、做饭;到了晚上,供电严重不足,照明有时要靠点蜡烛。
王桂湘报到时,医院只有4个人,他们既是医生,又是护士,医院里条件简陋,两层小楼,一楼是门诊,二楼是宿舍。医院里看病的设备只有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三样,就连消毒针筒,也是得放到大锅里面进行煮沸而已。
尽管环境艰难,但王桂湘没想过“其他出路”,这一待就是34年,他说,“不管在哪里,都是为人民服务,岛民也需要医生啊,总归都是要有人来做这件事的,我既然已经来了,就不如留下好好做。”
一辆带着卫生院标志的敞篷四轮电瓶车,是海岛医生的“好伙伴”。平日里,海岛医生就开着电瓶车,到岛民家中看病问诊。
岛上谁的降压药、降糖药吃完了,谁家孩子到时间打疫苗了,岛上几个精神病患怎么样了,谁家盆盆罐罐多了要清积水防蚊了,王桂湘和海岛医生们甚至比群众自己还清楚。
多少年来,王桂湘散步的范围从来不超出卫生院1公里,手机一直保持24小时开机,“怕病人来了找不到我”。
医院是王桂湘的另一个家,岛民们也成了王桂湘不可割舍的“家人”。在桂山岛上散步,岛民们见到王桂湘都会热切喊一声“王医生”,许多小时候找王桂湘看过病的孩子,也已经成家立业,有时带着自己的孩子来找王医生看病,还会寒暄一会幼时看病的故事。
危险时刻冲在前,希望更多医生留存
海岛上的时光很慢,大多时候是风平浪静,但也有惊心动魄的时刻。
2017年,强台风“天鸽”来袭时,桂山岛停水停电,通信中断,成为一座“孤岛”。连续工作36小时的王桂湘把床搬到医院门口,身披薄被,做起了“守门人”。一连三晚,岛民路过时,总能看见“守门院长”的身影。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时,王桂湘发现了有一名湖北籍的发热病人进入海岛,一时间,小岛的情绪突然紧张起来了。
后来证明,这不过是虚惊一场,病人只是单纯感冒,但这挑起了王桂湘的敏感神经,“病毒一旦进入海岛,后果将是不堪设想。”
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王桂湘带领了卫生院的工作人员,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及时切断病毒传播风险,同时还当好居民的“医心人”,为岛民解答疑问,安稳民心。
一望无际的海,人稍有意外,会比在陆地更危险。
几天前,有一个病人晚上8时许到医院时,已是全身冒着冷汗,怀疑是心肌梗塞,需要马上转诊。
但海上通航有时间限制。王桂湘立刻打电话跟政府协调,紧急调用船只将病人送到香洲区的珠海市人民医院。
一直以来,海岛医生最烦心的是急危重症病人转诊难题,“海上风浪大、交通不便。转诊至陆地后,也不确定是否有医院接收。”郭荣伟说。
2016年,珠海市人民医院将桂山镇卫生院纳入紧密型医联体管理,为桂山岛建起了急危重症病人绿色转诊通道。
近年来,随着广东对基层医疗投入加大,卫生院由以前的小破房变得宽敞明亮,配备了规范齐全的医疗设施,现在已经配备了B超、X光等先进医疗设备,还有专门的产房、手术室。医院还成为5G智慧医院医疗点,遇到疑难问题,只要连接内部网络,即可接受市医院专家的远程协助。
看着医院越来越好,王桂湘心里很是开心。然而,王桂湘一直有个心结没打开。最近两三年医院走了两个年轻医生,他虽想挽留他们,但是又怕耽误人家。他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专科医生愿意扎根海岛,给岛上的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至于自己,他说已经是不可能离开这里,王桂湘没有想过退休后的生活,但唯一肯定的是,他一定会时常回来看看,毕竟这里是他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
南方日报记者 黄锦辉 徐昊 许舒智 实习生 邱家达
海报:谭唯